《法律后面的故事》是一本梁治平先生的法律隨筆集。書中記錄了作者參與兩件國際公約的制定,目睹和親歷國際法律制造機器的運作過程;講述了名譽權案、流浪法庭案、虐貓案等諸多案例在法庭幕前幕后的法律展演,對于隱藏在法律儀式后面的社會規(guī)范,以及促成這種規(guī)范的觀念、思潮和行動有極為細致的觀察。通過法律后面形形色色的小故事,作者所述及的是這樣一種認識:法律從來不像我們看到和以為的那樣單純、獨立、客觀、精確、嚴密和堅實。在其不偏不倚、客觀而堅硬的外表之下,法律是多面的、復雜的、含混的、多變的,它深深植根于人類生活之中。
梁治平,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研究》、《法辨》、《法律的文化解釋》(編)、《法治十年觀察》、《禮教與法律》、《法律何為》、《法律史的視界》等,并編有論文集及譯著數(shù)種。
小引
洞穴奇案的法理學思考
法庭觀摩記
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詞和情態(tài)動詞之爭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多樣性
誰的知識?誰的產權?
傾聽狗的叫聲
默多克先生,你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弱者的武器
權勢者的名譽權
遲到的正義與司法為民
黑狗和黃狗
兩則虐貓案判決
小 引
現(xiàn)時代的法律,就像是工廠里生產的產品,有原材料,有加工者,有圖紙,有生產指令,還有加工和組裝的程序。最后,這些產品要向公眾展示,并由一群專門人員來運用。和生產其他產品不同,生產法律的工廠,還有運用法律的機構,都不但是專門的,而且是排他的,壟斷的。部分地因為這個原因,公眾看到的只是成品,她們很少了解產品的制造過程,更不用說直接參與制作了。
在中國,最近30年來,法律產品大幅增加,法律制造工廠,以及運用法律的機構和人員,也比較以前大為改觀。法律學者開始有機會進入生產環(huán)節(jié),為制作和改進產品提供建議。基本上,我不屬于這類專門家,對參與此類工作亦無熱情,因此,關于法律生產流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我沒有直接的觀察和經驗。但是,讓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機緣巧合,我居然被指派了一份工作,去參與兩件國際公約的制定。雖然所扮演的角色微不足道,而且我也沒有經歷全程,但是因了這個機緣,我走進了法律制造的國際大工廠,參與了生產過程,目睹和親歷了一些隱身于法律后面的故事,并把它們記錄下來。這幾篇記錄構成本書的一部分,本書的書名也因此而來。
以工廠作譬來講法律制作或者是合宜的,但是法律的生產不是只有立法一途。司法也是法律生產的一種,盡管流俗的見解都認為,法官適用法條不過是貫徹立法者的意圖,并無創(chuàng)造性可言。表面上看,法官把法條引入事實,不過是書本上法律的展示,但是這種基于理解、解釋、區(qū)辨、論證、宣示等手段所作的展示,早已不是既定法律的簡單再現(xiàn)。當法條離開書本,進入充滿欲望的喧囂世界,必定要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故事。書中寫到的幾則案例,都涉及法律后面的故事,只不過,它們分屬不同類型:名譽權案講述的故事近乎詭異,法庭上展現(xiàn)的法律雖然大都鑿有實據(jù),但是其運用卻極盡曲折,其含義要深入法庭幕后才能了解,而這需要有刨糞工的勇氣和手段;“流浪法庭案”講述的故事,用荒謬二字來形容最恰當,除了因為故事本身就悖于常理,更因為這故事展開的過程,不像前案那樣野蠻原始,而是高度文明和理性化的;“洞穴奇案”是一個杜撰出來的故事,作者透過自由想象,向人們展示了法律后面的另一個場景,其中所涉及的,既不是赤裸裸的利益和權勢,也不是極盡發(fā)達看似自足的專門制度,而是不同立場、視角、話語之下,心智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思辨的精細程度;至于虐貓案,還有兩篇和狗有關的故事(其中一篇并不真的與狗有關),其引人注意之處,除了法庭之上的法律展演,更多的是隱藏在法律儀式后面的社會規(guī)范,以及促成這種規(guī)范的觀念、思潮和行動。當然,我們也看到,生活中的觀念、規(guī)范和行動不一定都支持正式的法律,它們在很多時候沒有合法地位,有時甚至與國家法律適相沖突。如果把由此形成的秩序稱之為法律,今人可能大惑不解,但事實卻是,在人類歷史上的大多數(shù)時期,人們主要就生活在這種活的秩序和法律當中。這種法律不是工廠制造出來的產品,而是生活自身的產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盡管在今天的世界上,這種法律的地位遠不如昔,而且通常不被人們視為法律,但它們仍然存在,而且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法律后面的故事形形色色,這本小書所述及的,不過是其中的幾種;基于這些故事所作的區(qū)分,也終究是相對的。利益、情感、思慮、規(guī)范、制度、心靈、行動、秩序,還有其他要素,總是以不同方式連接交織,相互滲透和影響。重要的毋寧是這樣一種認識:法律從來不像我們看到和以為的那樣單純、獨立、客觀、精確、嚴密和堅實。在其不偏不倚、客觀而堅硬的外表之下,法律是多面的、復雜的、含混的、多變的。它深深植根于人類生活。要認識法律的真相,必須了解法律后面的故事。
法律后面的故事,其實就是法律的故事。只因為發(fā)生在“后面”,不易見,不易知,不易解,即使見到、知解,也可能不易言。當年參與國際公約談判,在見識國際法律制造機器運作過程的同時,我對于本國法律工廠如何應對其事,以及國際公約如何進入本國法律體系,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也有切近的觀察與記錄,只是,這些故事,就不在這里講述了。
法律從來不像我們看到和以為的那樣單純、獨立、客觀、堅實,而是多面、復雜、含混、多變的,它令利益、情感、思慮、制度、心靈等各種因素融貫交織,并深深根植于人類生活之中。
要認識法律的真相,必須了解法律后面的故事。法律后面的故事,其實就是法律的故事。
梁治平先生被稱為法學界最有才情的法學家,這本法律隨筆集記錄了他近年來的法律觀察和法學思考,圖文兼?zhèn)?、微言大義。
小 引
現(xiàn)時代的法律,就像是工廠里生產的產品,有原材料,有加工者,有圖紙,有生產指令,還有加工和組裝的程序。最后,這些產品要向公眾展示,并由一群專門人員來運用。和生產其他產品不同,生產法律的工廠,還有運用法律的機構,都不但是專門的,而且是排他的,壟斷的。部分地因為這個原因,公眾看到的只是成品,她們很少了解產品的制造過程,更不用說直接參與制作了。
在中國,最近30年來,法律產品大幅增加,法律制造工廠,以及運用法律的機構和人員,也比較以前大為改觀。法律學者開始有機會進入生產環(huán)節(jié),為制作和改進產品提供建議?;旧?,我不屬于這類專門家,對參與此類工作亦無熱情,因此,關于法律生產流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我沒有直接的觀察和經驗。但是,讓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機緣巧合,我居然被指派了一份工作,去參與兩件國際公約的制定。雖然所扮演的角色微不足道,而且我也沒有經歷全程,但是因了這個機緣,我走進了法律制造的國際大工廠,參與了生產過程,目睹和親歷了一些隱身于法律后面的故事,并把它們記錄下來。這幾篇記錄構成本書的一部分,本書的書名也因此而來。
以工廠作譬來講法律制作或者是合宜的,但是法律的生產不是只有立法一途。司法也是法律生產的一種,盡管流俗的見解都認為,法官適用法條不過是貫徹立法者的意圖,并無創(chuàng)造性可言。表面上看,法官把法條引入事實,不過是書本上法律的展示,但是這種基于理解、解釋、區(qū)辨、論證、宣示等手段所作的展示,早已不是既定法律的簡單再現(xiàn)。當法條離開書本,進入充滿欲望的喧囂世界,必定要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故事。書中寫到的幾則案例,都涉及法律后面的故事,只不過,它們分屬不同類型:名譽權案講述的故事近乎詭異,法庭上展現(xiàn)的法律雖然大都鑿有實據(jù),但是其運用卻極盡曲折,其含義要深入法庭幕后才能了解,而這需要有刨糞工的勇氣和手段;“流浪法庭案”講述的故事,用荒謬二字來形容最恰當,除了因為故事本身就悖于常理,更因為這故事展開的過程,不像前案那樣野蠻原始,而是高度文明和理性化的;“洞穴奇案”是一個杜撰出來的故事,作者透過自由想象,向人們展示了法律后面的另一個場景,其中所涉及的,既不是赤裸裸的利益和權勢,也不是極盡發(fā)達看似自足的專門制度,而是不同立場、視角、話語之下,心智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思辨的精細程度;至于虐貓案,還有兩篇和狗有關的故事(其中一篇并不真的與狗有關),其引人注意之處,除了法庭之上的法律展演,更多的是隱藏在法律儀式后面的社會規(guī)范,以及促成這種規(guī)范的觀念、思潮和行動。當然,我們也看到,生活中的觀念、規(guī)范和行動不一定都支持正式的法律,它們在很多時候沒有合法地位,有時甚至與國家法律適相沖突。如果把由此形成的秩序稱之為法律,今人可能大惑不解,但事實卻是,在人類歷史上的大多數(shù)時期,人們主要就生活在這種活的秩序和法律當中。這種法律不是工廠制造出來的產品,而是生活自身的產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盡管在今天的世界上,這種法律的地位遠不如昔,而且通常不被人們視為法律,但它們仍然存在,而且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法律后面的故事形形色色,這本小書所述及的,不過是其中的幾種;基于這些故事所作的區(qū)分,也終究是相對的。利益、情感、思慮、規(guī)范、制度、心靈、行動、秩序,還有其他要素,總是以不同方式連接交織,相互滲透和影響。重要的毋寧是這樣一種認識:法律從來不像我們看到和以為的那樣單純、獨立、客觀、精確、嚴密和堅實。在其不偏不倚、客觀而堅硬的外表之下,法律是多面的、復雜的、含混的、多變的。它深深植根于人類生活。要認識法律的真相,必須了解法律后面的故事。
法律后面的故事,其實就是法律的故事。只因為發(fā)生在“后面”,不易見,不易知,不易解,即使見到、知解,也可能不易言。當年參與國際公約談判,在見識國際法律制造機器運作過程的同時,我對于本國法律工廠如何應對其事,以及國際公約如何進入本國法律體系,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也有切近的觀察與記錄,只是,這些故事,就不在這里講述了。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