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詩論
美学大师朱光潜诗歌理论代表作,畅销八十年的中国诗学经典
ISBN: 9787559835666

出版時間:2021-03-01

定  價:48.00

作  者:朱光潜 著

責  編:张玉琴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文学理论

讀者對象: 大众 诗歌爱好者

上架建議: 文学理论 诗歌理论
裝幀: 平装

開本: 16

字數(shù): 200 (千字)

頁數(shù): 280
紙質(zhì)書購買: 京東 天貓 當當
圖書簡介

《詩論》是朱光潛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現(xiàn)代詩學體系建構(gòu)的里程碑之作,中國百年新詩史上兼具科學性和邏輯性的詩學論著。

在這本書中,朱先生用西方詩論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對中國詩歌的起源,詩歌與音樂、舞蹈的關(guān)系,詩歌與賦、散文的關(guān)系,詩與畫的關(guān)系,中國詩的節(jié)奏、音律的特點,作了深入的探索。書中又專辟一章講述陶淵明詩歌,論述他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古典詩歌自然本色、簡練高妙的范例。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筆名孟實、盟石,中國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主要著作包括《談美》《談文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yǎng)》《詩論》《西方美學史》《文藝心理學》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詩的起源 / 001

一 歷史與考古學的證據(jù)不盡可憑 / 001

二 心理學的解釋:“表現(xiàn)”情感與“再現(xiàn)”印象 / 004

三 詩歌與音樂、舞蹈同源 / 006

四 詩歌所保留的詩、樂、舞同源的痕跡 / 008

五 原始詩歌的作者 / 010

第二章 詩與諧隱 / 017

一 詩與諧 / 017

二 詩與隱 / 024

三 詩與純粹的文字游戲 / 032

第三章 詩的境界——情趣與意象 / 036

一 詩與直覺 / 037

二 意象與情趣的契合 / 039

三 關(guān)于詩的境界的幾種分別 / 042

四 詩的主觀與客觀 / 046

五 情趣與意象契合的分量 / 049

附 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 / 055

第四章 論表現(xiàn)——情感思想與語言文字的關(guān)系 / 066

一 “表現(xiàn)”一詞意義的曖昧 / 066

二 情感思想和語言的連貫性 / 068

三 我們的表現(xiàn)說和克羅齊表現(xiàn)說的差別 / 072

四 普通的誤解起于文字 / 074

五 “詩意”“尋思”與修改 / 076

六 古文與白話 / 078

……

序言/前言/后記

抗戰(zhàn)版序

在歐洲,從古希臘一直到文藝復(fù)興,一般研究文學理論的著作都叫作詩學?!拔膶W批評”這個名詞出來很晚,它的范圍較廣,但詩學仍是一個主要部門。中國向來只有詩話而無詩學,劉彥和的《文心雕龍》條理雖縝密,所談的不限于詩。詩話大半是偶感隨筆,信手拈來,片言中肯,簡練親切,是其所長;但是它的短處在零亂瑣碎,不成系統(tǒng),有時偏重主觀,有時過信傳統(tǒng),缺乏科學的精神和方法。

詩學在中國不甚發(fā)達的原因大概不外兩種。一般詩人與讀詩人常存一種偏見,以為詩的精微奧妙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如經(jīng)科學分析,則如七寶樓臺,拆碎不成片段。其次,中國人的心理偏向重綜合而不喜分析,長于直覺而短于邏輯的思考。謹嚴的分析與邏輯的歸納恰是治詩學者所需要的方法。

詩學的忽略總是一種不幸。從史實看,藝術(shù)創(chuàng)造與理論?;橐蚬?。例如亞理斯多德的《詩學》是歸納希臘文學作品所得的結(jié)論,后來許多詩人都受了它的影響,這影響固然不全是好的,也不全是壞的。次說欣賞,我們對于藝術(shù)作品的愛憎不應(yīng)該是盲目的,只是覺得好或覺得不好還不夠,必須進一步追究它何以好或何以不好。詩學的任務(wù)就在替關(guān)于詩的事實尋出理由。

在目前中國,研究詩學似尤刻不容緩。第一,一切價值都由比較得來,不比較無由見長短優(yōu)劣。現(xiàn)在西方詩作品與詩理論開始流傳到中國來,我們的比較材料比從前豐富得多,我們應(yīng)該利用這個機會,研究我們以往在詩創(chuàng)作與理論兩方面的長短究竟何在,西方人的成就究竟可否借鑒。其次,我們的新詩運動正在開始,這運動的成功或失敗對中國文學的前途必有極大影響,我們必須鄭重謹慎,不能讓它流產(chǎn)。當前有兩大問題須特別研究,一是固有的傳統(tǒng)究竟有幾分可以沿襲,一是外來的影響究竟有幾分可以接收。這都是詩學者所應(yīng)虛心探討的。

寫成了《文藝心理學》之后,我就想對于平素用功較多的一種藝術(shù)——詩——作一個理論的檢討。在歐洲時我就草成綱要。一九三三年秋返國,不久后任教北大,那時胡適之先生掌文學院,他對于中國文學教育抱有一個頗不為時人所贊同的見解,以為中國文學系應(yīng)請外國文學系教授去任一部分課。他看過我的《詩論》初稿,就邀我在中文系講了一年??箲?zhàn)后我輾轉(zhuǎn)到了武大,陳通伯先生和胡先生抱同樣的見解,也邀我在中文系講了一年《詩論》。我每次演講,都把原稿大加修改一番。改來改去,自知仍是粗淺,所以把它擱下,預(yù)備將來有閑暇再把它從頭到尾重新寫過。它已經(jīng)擱了七八年,再擱七八年也許并無關(guān)緊要。現(xiàn)在通伯先生和幾位朋友編一文藝叢書,要拿這部講義來充數(shù),因此就讓它出世。這是寫這書和發(fā)表這書的經(jīng)過。

我感謝適之、通伯兩先生,由于他們的鼓勵,我才有機會一再修改原稿。朱佩弦、葉圣陶和其他幾位朋友替我看過原稿,給我很多的指示,我也很感激。

媒體評論

"在我過去的寫作中,自認為用功較多,比較有點獨到見解的,還是這本《詩論》。我在這里試圖用西方詩論來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對中國詩的音律、為什么后來走上律詩的道路,也作了探索分析。

我相信文學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詩 ,而且相信生命如果未至末日 ,詩也就不會至末日。不過我也相信每一時代的文學有每一時代的較為正常的表現(xiàn)方式。

——朱光潛

孟實(朱光潛)先生引讀者由藝術(shù)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shù)之中。這種“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值得學者深思。文藝理論當有以觀其會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會有真知灼見的。

——朱自清

如果說王國維尚未完全從古代美學形態(tài)擺脫出來,那么朱先生(光潛)的《詩論》,則把美學形態(tài)的轉(zhuǎn)型進一步推向了更高的新階段,使中國美學以更加系統(tǒng)化邏輯化的現(xiàn)代學科的形態(tài)得以向前發(fā)展。

——李醒塵"

名家推薦

在我過去的寫作中,自認為用功較多,比較有點獨到見解的,還是這本《詩論》。我在這里試圖用西方詩論來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論;對中國詩的音律、為什么后來走上律詩的道路,也作了探索分析。

我相信文學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詩 ,而且相信生命如果未至末日 ,詩也就不會至末日。不過我也相信每一時代的文學有每一時代的較為正常的表現(xiàn)方式。

——朱光潛

孟實(朱光潛)先生引讀者由藝術(shù)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shù)之中。這種“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值得學者深思。文藝理論當有以觀其會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會有真知灼見的。

——朱自清

如果說王國維尚未完全從古代美學形態(tài)擺脫出來,那么朱先生(光潛)的《詩論》,則把美學形態(tài)的轉(zhuǎn)型進一步推向了更高的新階段,使中國美學以更加系統(tǒng)化邏輯化的現(xiàn)代學科的形態(tài)得以向前發(fā)展。

——李醒塵

編輯推薦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論詩歌的經(jīng)典之作,對詩歌之美做了深入的闡發(fā),詩歌愛好者的必讀書。

朱先生對什么是詩、詩與散文、詩與音樂、詩與繪畫、中國詩的音律、中西詩學關(guān)系等做了深度的研究,是文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本書亦是學術(shù)寫作的典范,可供研究者參考。

精彩預(yù)覽

三 關(guān)于詩的境界的幾種分別

明白情趣和意象契合的關(guān)系,我們就可以討論關(guān)于詩境的幾種重要的分別了。第一個分別就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所提出的“隔”與“不隔”的分別,依他說:

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游》詠春草上半闋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二月三月,千里萬里,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銷英氣”則隔矣。

他不滿意于姜白石,說他“格韻雖高,然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在這些實例中,他只指出一個前人未曾道破的分別,卻沒有詳細說明理由。依我們看,隔與不隔的分別就從情趣和意象的關(guān)系上面見出。情趣與意象恰相熨帖,使人見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亂或空洞,情趣淺薄或粗疏,不能在讀者心中現(xiàn)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比如“謝家池上”是用“池塘生春草”的典,“江淹浦畔”是用《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典。謝詩江賦原來都不隔,何以入歐詞便隔呢?因為“池塘生春草”和“春草碧色”數(shù)句都是很具體的意象,都有很新穎的情趣。歐詞因春草的聯(lián)想,就把這些名句硬拉來湊成典故,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二句,意象既不明晰,情趣又不真切,所以隔。

王氏論隔與不隔的分別,說隔如“霧里看花”,不隔為“語語都在目前”,似有可商酌處。詩原有偏重“顯”與偏重“隱”的兩種。法國十九世紀帕爾納斯派與象征派的爭執(zhí)就在此。帕爾納斯派力求“顯”,如王氏所說的“語語都在目前”,如圖畫、雕刻。象征派則以過于明顯為忌,他們的詩有時正如王氏所謂“隔霧看花”,迷離恍惚,如瓦格納的音樂。這兩派詩雖不同,仍各有隔與不隔之別,仍各有好詩和壞詩。王氏的“語語都在目前”的標準似太偏重“顯”。近年來新詩作者與論者,曾經(jīng)有幾度很劇烈地爭辯詩是否應(yīng)一律明顯的問題。“顯”易流于粗淺,“隱”易流于晦澀,這是大家都看得見的毛病。但是“顯”也有不粗淺的,“隱”也有不晦澀的,持門戶之見者似乎沒有認清這個事實。我們不能希望一切詩都“顯”,也不能希望一切詩都“隱”,因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人原來有種種“類型”上的差異。有人接收詩偏重視覺器官,一切要能用眼睛看得見,所以要求詩須“顯”,須如造型藝術(shù)。也有人接受詩偏重聽覺與筋肉感覺,最易受音樂節(jié)奏的感動,所以要求詩須“隱”,須如音樂,才富于暗示性。所謂意象,原不必全由視覺產(chǎn)生。各種感覺器官都可以產(chǎn)生意象。不過多數(shù)人形成意象,以來自視覺者為最豐富,在欣賞詩或創(chuàng)造詩時,視覺意象也最為重要。因為這個緣故,要求詩須明顯的人數(shù)占多數(shù)。

顯則輪廓分明,隱則含蓄深永,功用原來不同。說概括一點,寫景詩宜于顯,言情詩所托之景雖仍宜于顯,而所寓之情則宜于隱。梅圣俞說詩須“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就是看到寫景宜顯,寫情宜隱的道理。寫景不宜隱,隱易流于晦;寫情不宜顯,顯易流于淺。謝朓的“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杜甫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以及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諸句,在寫景中為絕作,妙處正在能顯,如梅圣俞所說的“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秦少游的《水龍吟》入首兩句“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蘇東坡譏他“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它的毛病也就在不顯。言情的杰作如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李白的“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王昌齡的“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諸詩妙處亦正在隱,如梅圣俞所說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王氏在《人間詞話》里,于隔與不隔之外,又提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分別: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瓱o我之境,人唯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這里所指出的分別實在是一個很精微的分別。不過從近代美學觀點看,王氏所用名詞似待商酌。他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 “移情作用”,“淚眼問花花不語”一例可證。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視,物我兩忘的結(jié)果,叔本華所謂“消失自我”。所以王氏所謂“有我之境”其實是“無我之境”(即忘我之境)。他的“無我之境”的實例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都是詩人在冷靜中所回味出來的妙境(所謂“于靜中得之”),沒有經(jīng)過移情作用,所以實是“有我之境”。與其說“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似不如說“同物之境”和“超物之境”,因為嚴格地說,詩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須有我,都必須為自我性格、情趣和經(jīng)驗的返照。“淚眼問花花不語”,“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憐宵”,“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都是同物之境?!傍S飛戾天,魚躍于淵”,“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興闌啼鳥散,坐久落花多”,都是超物之境。

王氏以為“有我之境”(其實是“無我之境”或“同物之境”),比“無我之境”(其實是“有我之境”或“超物之境”)品格較低,他說:“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他沒有說明此優(yōu)于彼的理由。英國文藝批評家羅斯金(Ruskin)主張相同。他詆毀起于移情作用的詩,說它是“情感的錯覺”(pathetic fallacy),以為第一流詩人都必能以理智控制情感,只有第二流詩人才為情感所搖動,失去靜觀的理智,于是以在我的情感誤置于外物,使外物呈現(xiàn)一種錯誤的面目。他說:

我們有三種人:一種人見識真確,因為他不生情感,對于他櫻草花只是十足的櫻草花,因為他不愛它。第二種人見識錯誤,因為他生情感,對于他櫻草花就不是櫻草花而是一顆星,一個太陽,一個仙人的護身盾,或是一位被遺棄的少女。第三種人見識真確,雖然他也生情感,對于他櫻草花永遠是它本身那么一件東西,一枝小花,從它的簡明的連莖帶葉的事實認識出來,不管有多少聯(lián)想和情緒紛紛圍著它。這三種人的身份高低大概可以這樣定下:第一種完全不是詩人,第二種是第二流詩人,第三種是第一流詩人。

這番話著重理智控制情感,也只有片面的真理。情感本身自有它的真實性,事物隔著情感的屏障去窺透,自另現(xiàn)一種面目。詩的存在就根據(jù)這個基本事實。如依羅斯金說詩的真理(poetic truth)必須同時是科學的真理。這顯然是與事實不符的。

依我們看,抽象地定衡量詩的標準總不免有武斷的毛病?!巴镏场?和“超物之境”各有勝境,不易以一概論優(yōu)劣。比如陶潛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超物之境”,“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則為“同物之境”。王維詩“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為“超物之境”,“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則為“同物之境”。它們各有妙處,實不易品定高下。 “超物之境”與“同物之境”亦各有深淺雅俗。同為“超物之境”,謝靈運的“林壑斂秋色,云霞收夕霏”,似不如陶潛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或是王績的“樹樹皆秋色,山山盡落暉”。同是“同物之境’,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似不如陶潛的“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或是姜夔的“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兩種不同的境界都可以有天機,也都可以有人巧。

“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移情作用為原始民族與嬰兒的心理特色,神話、宗教都是它的產(chǎn)品。論理,古代詩應(yīng)多“同物之境”,而事實適得其反。在歐洲從十九世紀起,詩中才多移情實例。中國詩在魏晉以前,移情實例極不易尋,到魏晉以后,它才逐漸多起來,尤其是詞和律詩中。我們可以說,“同物之境”不是古詩的特色。“同物之境”日多,詩便從渾厚日趨尖新。這似乎是證明“同物之境”品格較低,但是古今各有特長,不必古人都是對的,后人都是錯的?!巴镏场痹诠糯圆欢嘁娬撸饕蛟诠湃瞬缓茏⒁庾匀槐旧?,自然只是作“比”“興”用的,不是值得單獨描繪的?!巴镏场笔呛透柙佔匀坏脑娨积R起來的。詩到以自然本身為吟詠對象,到有“同物之境”,實是一種大解放,我們正不必因其“不古”而輕視它。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guān)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色香色欲天天天综合无码专区,久综合东京热精品视频,欧美黄色一级视频久久免费,天堂AV天堂资源网 免费国产无遮挡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