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巴別塔上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权威译者的半生遭遇与见闻
ISBN: 9787559843517

出版時間:2021-12-01

定  價:79.00

作  者:黑马 著

責  編:郭静,吴福顺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中国现当代随笔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文学·随笔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250 (千字)

頁數(shù): 360
紙質(zhì)書購買: 天貓 有贊
圖書簡介

本書為詩人、作家、勞倫斯作品翻譯家黑馬在其報刊專欄作品基礎上精選、增補而成的隨筆集,是其非虛構(gòu)寫作的最新成果。全書圍繞“書人書事”和“譯書品書”兩大主題,夾敘夾議,充分體現(xiàn)了黑馬的文學職業(yè)特色:記述中外文學名家的書緣傳奇,深挖其文學生涯掌故軼事;暢談文學翻譯甘苦與技藝,品味經(jīng)典,評點新書。黑馬身兼學者、譯者和作家、詩人,其散文敘述灑脫清新,嚴謹而不失幽默,知識性與趣味性相得益彰,文學性與可讀性并行不悖,書面語與口語自然混搭,隨性和諧,別具一格。

作者簡介

黑馬,原名畢冰賓,男,資深翻譯、作家。曾供職于中央廣電總臺,曾為英國諾丁漢大學勞倫斯研究中心等機構(gòu)的訪問學者和客居作家。出版有10卷本《勞倫斯文集》(譯作),長篇小說《混在北京》和《孽緣千里》兩部,散文集《我的文學地圖》和《書房內(nèi)外》等13部。

圖書目錄

巴別塔上

003 譯詩的形美之難

009 “書信里赤裸的靈魂”

015 勞倫斯詩歌的“差異化”價值

022 翻譯,從廚房餐桌說起

027 “To譯”or“Not to譯”

032 關(guān)于譯協(xié)

035 我們這些不可救藥的筆耕農(nóng)

039 說說筆耕農(nóng)們的“高潮”

042 我愛пере……

054 《四世同堂》乘著英語的翅膀回家

066 “扮演”老舍回譯《四世同堂》

072 我替老舍說北京話

083 胡絜青《熱血東流》

089 那段苦讀薩克雷的日子

092 我的勞倫斯圖書館

097 鉤沉與改變

102 “使政治寫作成為一種藝術(shù)”

114 讀英國,看英國

117 云淡天高話當年

121 時隔21年的傾聽

125 傅惟慈《心中的大佛》

129 漓江春潮涌九州

135 為了心靈的綠色

138 藍英年題簽《日瓦戈醫(yī)生》

147 長路奉獻給遠方

152 一心為象胥

157 致1977的文青

161 我們小說里永遠的大學

165 我的1977與課本

179 1978年開始“呆”在書中

184 民國報紙里的直魯豫大學(河北大學)

189 故鄉(xiāng)起大城時

193 我仍在閱讀中成長

書人書事

203 馮至故鄉(xiāng)考

206 大儒齊如山

211 同鄉(xiāng)先賢蘇叔陽

220 被埋沒的大翻譯家張友松

229 學徒期遇上馮亦代

232 鄭克魯?shù)牡缆?p/>

236 我們都相信來日方長,但是……

240 我們的小徐和徐老走了

249 劉凱芳與他那代精英

252 回望力量

255 勞倫斯與福斯特

261 山水中,一個女人的童話王國

266 她讓我想起勞倫斯的畫

273 一部被電影“拯救”的小說

279 曼布克獎:從布克到曼布克

284 閱讀推廣可以成為行為藝術(shù)

289 童話與現(xiàn)實中的世界讀書日

293 萬變不離其宗的版權(quán)

300 想起香港的書店

303 簽名本的各種境遇

306 藏書的人的書遺囑

308 私家史寫作

311 名人日記與俗人日記

314 《混在北京》混回北京

319 打死我我也抗不過生活

323 天馬行空 十年一劍

330 燕子銜泥買書記

335 故鄉(xiāng)書寫的底色

342 一本永久珍藏的雜志

345 “回到諾丁漢”

349 后 記

序言/前言/后記

后 記

這 60 多篇交織著讀書、譯書、寫書體驗的文字大多曾經(jīng)發(fā)表在一些報刊上,此次又做了修訂和補寫,還有幾篇隨筆是專門為這次出書而新寫的。非常感謝廣西師大出版社詩想者工作室給我這次機會仔細梳理了這兩年間寫下的散文隨筆,并為這次出書而趕寫了幾篇新作,這是我原本就考慮寫的,因為工作室的約稿而集中進行了兩周的寫作,盡情宣泄了一番心中孕育許久的情感,感到頗為淋漓盡致。

據(jù)我觀察,“詩想者”以出版詩歌和文學圖書為主,這讓我感到親切,因為我從中學時代就開始練習寫詩,開始寫的都是些頗有年代感的《理想之歌》類的效顰之作,之后上大學和研究生,又追著當時流行的“朦朧詩”的風格練習寫現(xiàn)代詩,再之后是研究和翻譯勞倫斯的詩歌??梢哉f,我的文學生涯里從來都有詩歌的背景音在若即若離地奏響,雖然最終僅僅是以勞倫斯詩歌譯者的身份出版了詩歌譯文集,但無論如何這些不斷滋養(yǎng)我的詩歌和不斷的詩歌研習還是讓我感受到了詩歌對我的重大意義,我可能寫不出像樣的詩來,但其實我一直沐浴在詩歌的陽光雨露中,我的散文隨筆和小說寫作中永遠氤氳著詩情詩意,時而會有詩歌的節(jié)奏,這就夠了。并不是熱愛詩歌的人必須成為詩人,但你的文字必須為詩風詩雨所浸潤,你的寫作或許本來是出于某種詩的沖動而啟航,結(jié)果收獲的卻是小說和散文。這樣的寫作是幸福的。

所以我的作品由詩想者工作室約稿出版,這或許是天意,我是潛在的詩想者。我希望讀者從我的散文隨筆中時而讀出詩的沖動和節(jié)奏。當然也許我的感覺是不準確的,可能我僅僅因為研究和翻譯了勞倫斯的詩歌而錯把對詩歌的熱愛當成了詩意,有時對自己的誤讀也是美好的。但無論如何,本書中幾篇談論詩歌寫作和翻譯的隨筆應該是有趣的。

這二年是百年不遇的特殊年份,我的書依然能夠正常出版,是非常幸福和幸運的事,為此更要感謝辛勤工作的編輯朋友。這本書是我退休后的第一本著作,是紀念過去,更是開啟未來,是一本繼往開來之作。

收入本書的隨筆曾發(fā)表在《晶報》《文匯讀書周報》《中國社會科學報》《南方周末》《博覽群書》和《書摘》等報刊,借此機會一并致謝。

黑 馬

2021 年中秋于北京

編輯推薦

一個作家的遭遇可以有多奇特,才最終寫出那精妙的作品?而一個翻譯家,需要怎樣的技巧與沉淀,才能將原作的意蘊盡可能忠實、完美地傳達出來?《巴別塔上》這本書談到了趙蘿蕤、張友松、鄭克魯、柳鳴九、藍英年等著名翻譯家,談到了《名利場》《日瓦戈醫(yī)生》《一九八四》《英國病人》等眾多譯著經(jīng)典,用一個專業(yè)翻譯的親身經(jīng)歷與見聞,暢談書與人的另一種故事。

精彩預覽

《四世同堂》乘著英語的翅膀回家(節(jié)選)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們發(fā)現(xiàn)美國出版的該小說的英文節(jié)譯版《黃色風暴》里后 13 章內(nèi)容是以前從未見到過的,斷定這就是散佚的那部分的節(jié)譯。這個發(fā)現(xiàn)令人振奮,馬小彌先生將這 3 萬多字仿照老舍的風格回譯為中文首先在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四世同堂補篇》。只可惜這 13 章翻譯成中文才 3 萬多字,相當于一個故事梗概,而且出自對當時政治環(huán)境的擔憂,譯者馬小彌或出版社對這個梗概又刪減了一些字句。

那么到底未壓縮的英文原稿有沒有存留下來呢?從出版社一方找肯定是沒有答案的,出版社應該沒有保存英文原稿或經(jīng)過編輯出版后就處理了。但這 3 萬多字聊勝于無!至少讓我們知道了結(jié)尾的梗概,知道了老舍作品發(fā)展的脈絡和結(jié)尾大概如何。之后的電視劇《四世同堂》的結(jié)尾部分也是根據(jù)這個譯文草草結(jié)尾的。

其實美國哈考特出版社的壓縮策略最初是得到老舍欣然同意并配合的。老舍到了美國方才發(fā)現(xiàn),高度的商業(yè)化社會中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是根本沒有市場的。于是老舍為了英文版的出版毅然做出犧牲,在翻譯過程中就有意刪除了一些段落和句子。但老舍想不到的是,哈考特出版社拿到老舍與浦愛德刪削后的英文翻譯稿后依然覺得冗長,又大幅度刪削了一番,才在美國出版。事實證明,刪削后的《黃色風暴》只剩了 50 多萬字,等于砍掉了 40 多萬字——那是一個大長篇小說的字數(shù)。算得上“殘忍刪削版”。

老舍夫人胡絜青在為《四世同堂補篇》寫的序言中表示,希望以后會出版一個完整的版本,將老舍的 87 章原文與馬小彌翻譯的后 13 章簡短的故事梗概類的文字連起來出版,姑且算為這部名著完璧,這是聊勝于無的勉強“完整本”,聊以告慰老舍吧。

于是百花文藝出版社在 1985 年果然出版了這樣一個超厚的“合訂本”。這個版本收入了著名畫家丁聰專門為本書創(chuàng)作的很多幅漫畫,惟妙惟肖,傳為佳話。我在網(wǎng)上搜到了這個版本,買來收藏學習。

一部名人名著的結(jié)局看來只能這樣勉強地草草收場,這還得益于美國版大砍大刪后留下的 3 萬字后 13 章英文版,否則,它將永遠缺少結(jié)尾,成為徹底的殘本。

我還從中看到,天津的百花文藝出版社是這部作品的首版之地,更是出版《四世同堂補篇》的開拓者,還是首次出版了合訂本使《四世同堂》“完整”面世的出版社,功德無量。

多年后人民文學出版社也只能面對找不到散佚部分的殘酷現(xiàn)實,依照百花文藝出版社的合訂本出版了一個“完整版”,不同的是分成上下冊出版,三部分布沒有平衡感,第三部字數(shù)很少,只能把第二部分成兩部分排在第一冊后和第二冊前面。

但是 1993 年,最為奇特的一個版本登場了,這就是北京出版社(后由十月文藝出版社再版)的《四世同堂》(作者壓縮本),按照《黃色風暴》的刪節(jié)標準等量刪節(jié)老舍的前 87章,那樣的刪節(jié)刪去了近半的文字和情節(jié)。我根本無法理解為什么要按照《黃色風暴》的刪節(jié)標準刪節(jié)老舍的前 87 章,基本刪削得面目全非。除了讓不懂英文的人看到美國版怎么大刀闊斧刪削老舍作品,還有別的意義嗎?這樣的刪削版怎么能體現(xiàn)老舍作品的價值,如果不是貶值的話?但這樣的版本就是出版了,而且一紙風行近 30 年,很多人如果只讀了這一版,就會永遠覺得那就是全部的老舍名著《四世同堂》。當然這可能與信息不暢有關(guān),當時就以為是老舍自己刪削的,所以叫“作者壓縮本”。但這樣支離破碎的壓縮本即使是作者自己壓縮的,也明顯沒有價值甚至是貶值,是不該出版的。而很明顯其出版得到了老舍夫人胡絜青和家人的同意——書中用了胡老的序言??傊矛F(xiàn)在的眼光評說這個版本是出版史上的一個笑料應該不為過,雖然歷史地看似乎有其存在一時的道理——1992 年中國加入了《世界版權(quán)公約》,老舍的版權(quán)還在保護期內(nèi),《四世同堂》的出版權(quán)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別的出版社要出版它需要得到老舍家人和人民文學出版社雙方授權(quán)。而北京出版社以《黃色風暴》的名義出版它,等于是出版另一個版本,只需得到老舍家人授權(quán)即可,版本字數(shù)差很多,定價不同,讀者面也不同,因此兩個版本的《四世同堂》同時流行坊間也就沒有版權(quán)沖突了。但其區(qū)別需要靠消費者自己判斷。有人可能因此從來沒有讀到過真正的《四世同堂》,只讀了這個壓縮本。

被埋沒的大翻譯家張友松(節(jié)選)

中國翻譯界有一位翻譯美國大作家馬克 ? 吐溫作品的“專業(yè)戶”,翻譯了幾代讀者耳熟能詳?shù)拿纭稖?? 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 ? 費恩歷險記》《王子與貧兒》《鍍金時代》《密西西比河上》《傻瓜威爾遜》《赤道環(huán)游記》等,其中著名的《競選州長》還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這位老翻譯家叫張友松,他曾經(jīng)是魯迅的學生,《魯迅文集》里一百多處提到與張友松的交往。20 世紀 50 年代他與大譯家曹靖華、傅雷、汝龍齊名,但他就如同中國文壇上劃過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流星,因為在“反右”運動中被錯劃為“右派”,作品改用筆名“常健”出版,從此張友松這個名字就從著名譯家的行列里消失了?!拔母铩敝惺艿狡群?,到“文革”結(jié)束,錯劃得到改正,這位 1903 年出生的民國老人年事已高,又出于種種歷史原因無單位、無工資、無養(yǎng)老金,僅靠北京政協(xié)資助的少量生活費,與同樣無工作的老伴偏居成都陋巷,遠離中國的文化中心,因此沒能像一些同樣被錯劃為“右派”的文化老人(如當年的同事馮亦代、荒蕪、符家欽等,他們比他年輕、身居京城)那樣錯劃改正后再度崛起,重享盛名。

我在 20 世紀 90 年代前后很長一段時間里追訪譯界老人,甚至像李景端先生告誡我的那樣“進行搶救式采訪”。寫了幾十位老譯家,可竟然對張友松這位曾經(jīng)如此耀眼的譯界巨星一無所知,估計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吧。這是歷史的誤會和恥辱,是該讓廣大讀者重新認識和了解張友松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民國文人了。

因為被埋沒得太久,想在網(wǎng)上查找張友松的資料基本屬于大海撈針,但我還是很幸運地通過各種關(guān)鍵詞搜索到了一些零星的資料,其中老詩人和翻譯家、張友松當年的同事荒蕪先生的女兒林玉的博客進入了我的視野,里面有她回憶“張友松伯伯”的散論,我就冒昧給她留言請求幫助,后來得到了她的一些對歷史的解讀高論。仝保民先生為我提供了《新文學史料》1996 年第 2 期里張老的女兒張立蓮撰寫的《懷念我的父親張友松》一文,這是張老親人唯一的回憶文字,情理交融,十分寶貴。我在微博上談論起張友松時,素昧平生的康拉德作品譯者趙挺為我復印了老翻譯家符家欽的散文集,其中一篇就是回憶老師張友松的文章。我還通過人民文學出版社前副總編任吉生找到了 50 年代開始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后任該社外國文學副總編的秦順新老人,電話采訪了他,耄耋之年的秦老是健在的唯一一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張友松有過書稿交流和日常來往的老一輩了,但他還是告訴我當時他太年輕,沒有與張友松有深入的接觸,那些對張老了解更多的人都不在了!

所有這些網(wǎng)絡搜索和電話采訪都讓我感到是在浩瀚的夜空中穿越歷史,在腦海里借助一二張老照片重構(gòu)張友松的形象,這種重構(gòu)是與歷史的霧霾和血淚交織在一起的。一個民國老人,曾與魯迅有過不少交往,經(jīng)歷了各個歷史階段的人間慘劇,依然剛直不阿,頑強地獨自支撐。貧病交加,在陋室寒屋里依舊辛勤,筆耕不輟,借助放大鏡翻譯著他鐘愛的馬克 ? 吐溫作品,他是用生命在翻譯,直到 92 歲于貧病中撒手人寰。

他的一位當年的學生在 1998 年曾寫了《翻譯家張友松窮死成都》一文,描述他所居住的陋巷窮屋,說他經(jīng)常忍饑挨餓。有人對“窮死”一說表示質(zhì)疑。嚴格說,那是一條普通勞動者居住的陋巷,他下崗的女兒只能居住在那樣的地方。城市低收入者在此生老病死,似乎也平常,但人們并不知道同他們住在一起的這個同樣普通的風燭殘年的老人竟然是著名翻譯家,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還帶病苦苦地進行著文學翻譯這樣似乎是十分風雅的高尚工作,他曾經(jīng)錦衣玉食、西裝革履,在 50 年代是月入 300 元的大文學家,享受預支固定額度版稅的待遇——這樣的待遇僅次于周作人。似乎是緣于這種“落差”和歷史悲劇,才說他是“窮死”的。

1903 年 11 月 12 日,張友松生于湖南省醴陵西鄉(xiāng)三石塘,自幼家境貧寒。12 歲隨大姐到北京半工半讀求學,1922 年考入北京大學,課余翻譯英文小說。受大姐影響,張友松在北京讀書期間,先后參加過五四運動和五卅運動。除李大釗外,他當時還與鄒韜奮、馮雪峰、柔石、鄧穎超等人有過許多接觸。其間,他還跟隨大姐去當時荷屬蘇門答臘做了一年的小學教員,試圖以此掙一筆較大的收入奉養(yǎng)母親和弟妹,但不僅沒掙到錢,連回國的船票都是同胞們給湊的。后來,張友松同大姐回北大繼續(xù)半工半讀。不得不說的是,這位具有先進思想的大姐就是后來成為革命家的張挹蘭。軍閥張作霖入京后,拘捕殺害李大釗等革命家,與李大釗同時遇難的唯一一位女性就是張挹蘭。

大姐張挹蘭犧牲后,他的家庭負擔加重,無法繼續(xù)在北大的學業(yè)。鑒于他勤奮好學,讀書期間已發(fā)表過不少英文翻譯小說,魯迅便推薦他去了北新書局做編輯。出于對魯迅先生的敬仰,張友松仗義執(zhí)言為魯迅追討出版社所欠的稿費,因此失去了自己在北新書局的工作?!皠e看魯迅的文章寫得潑辣不留情面,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他,卻在版稅這類問題上往往抹不開情面,所以被人欺負?!睆堄阉稍貞浾f。

據(jù)統(tǒng)計,魯迅的日記里 114 次提到張友松,說明他很器重這個年輕人。甚至在一次聚會中,林語堂先生因不知情提到張友松,語氣可能略帶調(diào)侃,引起魯迅反感,兩位文學大家當場反目。

張友松失去工作后,魯迅先生在經(jīng)濟拮據(jù)的情況下還墊付 500 元幫助他開辦春潮書局,還幫他組稿,策劃出版文藝叢書。但張友松是一介書生,并不善于經(jīng)營,書局很快倒閉。為此張友松很內(nèi)疚,認為這是他“畢生莫大的憾事”。

春潮書局倒閉后,張友松陸續(xù)在青島、濟南、衡陽、長沙、醴陵和重慶等地做過近 10 年的中學教員,并在抗戰(zhàn)期間于重慶創(chuàng)辦過晨光書局。在顛沛流離的日子里他仍然勤于筆耕,翻譯了很多文學作品,包括契訶夫、屠格涅夫、普列沃、歌德的許多名著。

重慶解放后,張友松先生正是年富力強的中年人,以黨外民主人士的身份積極參與重慶市文聯(lián)和西南文聯(lián)的籌備工作。本來有關(guān)領導要安排他當一個出版社的社長,幾所大學也請他去任教,但他謝絕了這些出人頭地的機會,一心留戀文學翻譯事業(yè)。最終在 1951 年,他應邀到北京參加宋慶齡女士創(chuàng)辦的英文刊物《中國建設》的編輯工作。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guān)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色香色欲天天天综合无码专区,久综合东京热精品视频,欧美黄色一级视频久久免费,天堂AV天堂资源网 免费国产无遮挡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