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塞巴爾德的文學處女作,是他第一部詩歌作品。長詩分為三個部分,分別講述了德國畫家馬蒂亞斯·格呂內(nèi)瓦爾德和他的畫作、德國博物學家格奧爾格·威廉·施特勒和他的北極之旅,以及塞巴爾德本人作為德國公民的記憶與經(jīng)歷。這些由想象、回憶和學術考證組成的生命片段向人類在自然的位置發(fā)起詰問,在生命的漲滿與消退中傳遞沉重的歷史陰郁。本書是塞巴爾德式典型書寫的首次嘗試,是對人與自然、生與死的永恒二元的一次文學探索。
(德)溫弗里德·塞巴爾德,1944年生于德國,1970年起任教于英國東英吉利大學,2001年因車禍去世。作品風格獨特,被公認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級別的作家。代表作有《奧斯特利茨》《移民》《土星之環(huán)》《眩暈》等。
任昱璞,北京大學德語文學博士,現(xiàn)任教于西安外國語大學。
儼然阿爾卑斯山的雪 1
我若在海極留下 53
幽暗的夜晚啟航 113
譯后記 166
無
?化身時間和記憶的生態(tài)學家:
塞巴爾德勘察由回憶和想象、藝術研究和科學考證沉積而成的歷史地貌,在生命的增殖與衰敗、漲滿與消退中,向人類在自然的位置發(fā)起詰問。
?自然之力:
塞巴爾德用令人驚異的文字,為世界這副病軀排演了三幕“病理學戲劇”,其中,詭譎的彩和悼愴的黑白、世俗的擾攘和圣潔的寂靜交替出現(xiàn):在馬蒂亞斯·格呂內(nèi)瓦爾德的畫筆下,自然是腐敗的、畸形的和墮落的;在格奧爾格·威廉·施特勒的探險中,北域的海使人內(nèi)省、驚懼和虔敬;塞巴爾德則從自己出生時的不祥星象和后來眼見的工業(yè)敗景中領悟到,人類的歷史,僅是一次又一次的劫后余生。
?野蠻的自由詩:
本書展現(xiàn)了不同于其他詩歌的遣詞、修辭、思想紋理、文化底蘊和學術密度,頗具野心地囊括了自 然、歷史、移民、失落等主題,還鑿琢了在其后期作品中頻繁出現(xiàn)、意象豐富的互文細節(jié)。值得 注意的是,塞巴爾德小說以綿延的長句聞名,本書的詩行卻在此處野蠻斷裂,在彼處戛然而止, 讓人不禁發(fā)問,這部獻給自然的禱文,是否也在模仿自然的無情與無常?
1
大自然并不了解平衡,
只是盲目地、一個
接一個地做著混亂的實驗,
就像考慮不周的手工愛好者
會拆掉自己剛剛才做完的東西。
試探自己還能夠走多遠,
是大自然的唯一目標,發(fā)芽,
繼續(xù)生長,繼續(xù)繁殖。
2
我久久地站在
艾爾克河與艾爾威爾河的岸邊,
如今已經(jīng)死去的神話河流
曾經(jīng)在更美好的時代
盈盈閃耀著蔚藍、
緋紅和明亮的綠,
在這繽紛光澤中倒映著
棉花云朵,潔白的它們,
不發(fā)一語便溶解了
整個人類軍團的呼吸。
河水帶著它們,摻雜著
鹽和灰燼,向下游流去,
穿過沼澤濕地
到達大海。這些寂靜的突變
開辟出一條通向未來的路。
3
一切
都是灰色,沒有方向,不分上下,
大自然處于一種毀滅的
進程,一種純粹的
衰退狀態(tài)。此間數(shù)日,
風平浪靜,船一動不動,而每一絲
微瀾都使它更加殘破,
使纜繩更加朽爛,使原本就被鹽腐蝕的
船帆布幔變得更加襤褸。
4
瀕死之時,諸星失去了
它們在身體中的個性、類型、實體
和本質(zhì),施特勒醫(yī)生想道,
死去的永遠無法復生。
什么叫作自然研究,他問道,什么
叫作希波克拉底誓詞,
什么叫作手術,什么是技藝
和理由,當生命
衰竭而醫(yī)生
無力也無術?
5
我制造了
多少機器,設計了
多少裝置,直到我
失去了對終生
侍奉之科學的信仰。
6
這是疾病,是時間的
斷裂,日復一日
時復一時,
是銹,是火,
是許多行星的鹽,
是晝的黑暗,
或天空的諸光源。
7
我感到
那些屋頂上
天線的顫動猶如
我腦海中的漣漪,我能
聽到外面從遠方
傳來的高斯雜訊,一種規(guī)則的、
散布于整個音域的
噪聲,從大地向上一直
傳到天空,直達星辰
游弋的天海。
8
孩子,告訴我,
你的心是否沉重
如我,年復一年
被大海的浪波
堆積成碎石岸,
一直延伸到達北方,
每顆石子都是一個死魂靈
9
我現(xiàn)在懂得,人要以
鶴的眼睛俯瞰
那廣闊疆域,就像觀看
一場亞細亞戲劇般真實,
要慢慢從人物的渺小
和籠罩在他們上方
不可捉摸的自然之美中,
學會看到此前不曾看到的
生命的另一面。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