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導論》講述的是印度傳統(tǒng)文化,包括各種學術經典與思想流派的介紹。通過對印度的正法的解說,介紹了吠檀多典籍和四大研修系統(tǒng),描述精當,義理純正,為我國讀者開啟了解印度文化與思想的一道窗口。
作者斯瓦米·尼偉達南達是印度現代思想的一位先驅,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同時是杰出的作家、深刻的思想家和雄辯的演說家。他書寫了許多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書籍,在當今的印度文化圈內仍然廣受歡迎。
作者:斯瓦米·尼偉達南達(Swami Nirvedananda,1893—1958),通常被稱為阿納迪·馬哈拉杰,印度現代思想先驅之一,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對推廣印度思想家辨喜提出的教育理念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博學多才,被譽為杰出的作家、深刻的思想家和雄辯的演說家。著有《印度文化導論》《我們的教育》《宗教與當代的困惑》等多部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作品,在印度思想文化界仍享有廣泛聲譽。
譯者:陳亞妮,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理學碩士。
江小敏,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美學博士。
第一部分
一 引言 \ 003
二 正法 \ 007
三 印度教圣典 \ 012
四 輪回 \ 020
五 解脫 \ 025
六 世俗之路 \ 030
1. 五大獻祭 \ 031
2. 社會職責 \ 033
3. 現實情境 \ 034
4. 理想情境 \ 037
七 解脫之路 \ 040
八 勝王瑜伽 \ 045
1. 瑜伽八支 \ 045
2. 自我約束 \ 049
九 智慧瑜伽 \ 051
十 奉愛瑜伽 \ 059
1. 神的象征與肖像 \ 063
2. 密行訓練 \ 069
3. 無形相的神圣者 \ 074
十一 行動瑜伽 \ 077
第二部分
十二 先知與經典 \ 093
1. 先知 \ 093
2. 經典 \ 097
十三 自在天 \ 099
十四 宇宙 \ 107
1. 精微層次 \ 107
2. 粗糙層次 \ 112
3. 因果層次 \ 118
十五 個體靈魂 \ 125
1. 生物 \ 125
2. 靈魂 \ 129
十六 儀式與神話 \ 140
1. 儀式 \ 140
2. 神話 \ 148
十七 印度人的人生觀念 \ 154
附錄 印度文化對國際和平的
影響 \ 165
1. 教義 \ 165
2. 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 \ 167
3. 祈禱 \ 167
4. 我們?yōu)槭澜绲暮推蕉?p/>
工作 \ 168
譯后記 \ 171
序
這一代人所肩負的時代命運,與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時期,幾乎沒有任何的相同之處。
在過去的時代壓力下,再如何艱難,人們總還是相信著某些普遍的觀念,使我們雖是面對種種緊張惶惑的局面,但畢竟還是充滿力量、富有耐心。而今日的我們,則全然沒有了這樣共同的信仰。那種被人們稱為科學的有效知識在日益增加,也對宗教的各種傳統(tǒng)產生了不安的沖擊與影響。
現在,唯有那種與教條主義、組織制度不同的核心真理,才勉強能夠吸引現代人的心靈,使得他們在自己的性情和時代的前景方面,稍稍變得富有理性。
故此,筆者認為——這其實也正是我試圖分享的——印度教的基本原則(那些非基于教條、非基于組織性的知識),對于此一時代的科學知識,或歷史批評的任何發(fā)展、任何進程,都是有意義的,并無懼怕的必要。
而我們眼前的這一本小書,原非為專家而著,卻又充滿了真知灼見,只要稍稍受過基礎教育的讀者,便可清晰了解印度文化與思想的基本類型。當然,作者不僅具有獲取特殊信息的能力,而且還具備闡述此種信息的天賦。故此,在我看來,這是一本介紹印度文化與宗教方面相當適宜而卓越的好書。
印度前總統(tǒng)
S.拉達克里希南博士
我們眼前的這一本小書,原非為專家而著,卻又充滿了真知灼見。只要稍稍受過基礎教育的讀者,便可清晰了解印度文化與思想的基本類型。在我看來,這是一本介紹印度文化與宗教方面相當適宜而卓越的好書。
—— S. 拉達克里希南
這是我讀過的關于印度文化哲學最好的書。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想了解我們文化的深層觀念的朋友。作者以一種明白曉暢、清晰易懂的方式介紹了吠陀時代以降的復雜概念,像我這樣一直想找到聯結靈性世界和科學世界的那根秘密之弦的人,一定需要閱讀這樣的一本書!
—— 哈里什·查拉帕利
此書是對印度文化與思想的鳥瞰式通覽。規(guī)模雖小,卻義理純正,在印度廣受推崇,一再重版,屬于暢銷的文化導論之一,故也頗值得推薦給中國的學人。
—— 聞中
《他山之玉:印度文化導論》是對印度文化與思想的鳥瞰式通覽,描述精當,義理純正,文字也通俗易懂,準確傳達出印度文化之精神。本書可以說是印度傳統(tǒng)文化基本知識的普及版,讓中國學人更為真實的了解印度傳統(tǒng)文化。
一 引言
印度教是屬于世界上信眾最多的宗教之一。就其追隨者而言,其數量已經接近四億人之眾,大都生活在印度次大陸[
在1947年,由于政治原因,次大陸被劃分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
],他們以印度教徒(Hindus)而被人所知。
印度教就扎根于印度次大陸,它經歷了一段很長很長的歲月。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那到底是多漫長的時間。但可以確定的是,印度教的歷史長達好幾千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重要的宗教都要久遠一些。
在古代,印度教作為雅利安人的法則(ārya dharma),以及追隨雅利安法則的人們而存在,信眾皆被稱為雅利安人(āryas),他們最初的發(fā)源地,是在印度西北的旁遮普(Punjab)地區(qū),即五河流域。同樣,也無人能夠說得清楚,這些旁遮普的雅利安人最初來自何方。不同的學者對于雅利安人的原籍何處有著不同的猜測,譬如有說北極地區(qū)的,也有說是中亞草原或地中海沿岸的,等等。其中,辨喜尊者(Swami Vivekananda)則堅信,雅利安人不可能來自印度以外的任何一個地區(qū)[
參見《辨喜全集》第三卷,第293頁;《辨喜全集》第四卷,第333頁;《辨喜全集》第五卷,第436—437頁。
]。
然而,從旁遮普地區(qū)開始,雅利安人逐漸蔓延到了整個印度北部。這些地區(qū)在后來,也就被喚作雅利安之地(Aryavarta),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越過了溫德亞山脈(Vindhya),最后,也到了印度的南部傳播他們的宗教。據說,其中有一位叫作投山仙人(Agastya)的領袖帶著這些雅利安人南遷。
人們可能想知道,雅利安人是如何又被喚作印度教教徒的。印度教(Hindu),這個名字的起源甚為有趣。因為那一條叫作信度(Sindhu)的河流,標志著旁遮普地區(qū)雅利安人在西部最遙遠的邊界。而此河流的另一岸,則居住著古代伊朗人(波斯人)。這些伊朗人要為這一條雅利安河流命名,但是,他們對Sin-dhu的發(fā)音不正確,發(fā)出的聲音為Hin-du,于是,印度教便成為伊朗人稱呼雅利安人的名字。隨著時間的推移,雅利安人自己也從伊朗人那里繼承了這一發(fā)音。
印度教,這一名字非常古老。當印度教遍及這整個區(qū)域之時,就被統(tǒng)稱為印度斯坦(Hindusthān)。
這是一塊誕生無數圣者、先知與仙人的地方。幾千年以來,該地一直都是神圣之地。它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以及許多的城市,因為宗教的原因,皆成為圣地。這些遍布全國的圣地,使得印度斯坦成了神圣之地。古往今來,無數的朝圣者從印度斯坦的四面八方奔赴在朝圣的路上,拜訪一個個圣地,而宗教一直都是人們的生活的靈感與勇氣之源。
正是他們的宗教精神,造就了印度人民的輝煌而燦爛的文化。即使在非常古老的時代,印度人也已經創(chuàng)作出了卓越杰出的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與詩歌。他們寫出各種各樣的學術文章。涉及的內容有語法學、語言學、邏輯學、哲學、統(tǒng)治術、天文學、醫(yī)藥學(阿育吠陀)。他們在化學領域也投入了寶貴的勞動,并留下了確鑿的證據,證明他們在工程技術、灌溉、造船,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工藝美術方面的驚人成就。所有這些,其實都根源于他們的宗教。其背后的思想與理想大都受到印度教圣人的啟示。
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的文明誕生出了兩個強大的分支,即耆那教與佛教。印度的文化也隨著佛教,開始傳播到了興都庫什山以外的區(qū)域。譬如錫蘭、緬甸、暹羅、金波蒂亞與科欽,中國、馬來西亞、爪哇、巴厘島、蘇門答臘,朝鮮、日本、阿富汗與土耳其斯坦等地區(qū),它們都受到印度人的信仰文化之影響。甚至在遙遠的美洲,譬如墨西哥,學者們也發(fā)現了印度文化的痕跡。這些不同國家與區(qū)域都歡迎著印度人提供的優(yōu)秀文化。印度人絕不會通過武力或計謀使自己的宗教強加于人。和平、仁愛、同情與服侍一直都是他們的宗旨。無論走到了哪里,他們都能夠使得那個地區(qū)的人們開始從莽荒世界中擺脫出來。
當然,印度成了東方文明的母體之一。已經有各種證據表明[
參見G.T.加勒特(G.T. Garratt)著的《印度的遺產》(The Legacy of India),第1—14頁。
],印度人的思想曾經傳播到古典的希臘,而我們知道,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幾十個世紀以來,印度教的規(guī)模與種類不斷擴大。在它的內部,出現了各種新的支派。譬如毗濕奴派(Vaishnavas)、沙克蒂派(Shaktas)、濕婆宗(Shaivas)、蘇利耶教派(Sauras)與戈納帕提亞教派(Ganapatyas)等。在這些支派當中,還有不同派別生長的空間。此外,耆那教、佛教、錫克教、雅利安社(Aryas Samaj)、梵社(Brahmo Samaj)等,信仰方式,也都來自印度教。
在過去一些歲月里面,古老的印度宗教一直在遙遠的西方世界傳播它的信息。許許多多的歐洲人與美國人都在學習印度人的人生觀念,并給予了很大的尊重,他們當中,甚至有不少人開始接受了這些信仰,把它當成自己人生的理想追求。
事實上,印度人所提供出來的宗教之偉大,在于它具有普遍的德行、普遍的力量。這就是為什么它在過去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同時,這也是我們堅信印度宗教一定具有更加輝煌未來的理由。接下來的篇章,我們將對印度教的基本內容做一些簡單扼要的概述。
二 正法
“宗教”一詞,常常指代信仰與崇拜的一個體系。而在西方,一個教徒所要做的,無非就是虔信該教會的信條,執(zhí)行該教會所規(guī)定的相關儀式與行為準則,這就是大眾所認知的宗教。
而在印度教的傳統(tǒng)中,他們的“達磨”(dharma,正法)一詞,似乎比“宗教”的含義要更為深廣?!癲harma”,源于梵文詞根“dhri”(把持),意味著讓事物成為該事物的存在基礎。宇宙萬物都有其自身的dharma,因為萬物不能憑空存在。那么,事物主要憑借什么而存在呢?那就是事物的基礎、本質,或法性,即達磨。因此,燃燒的力量,就是火的法性,懶惰,就是無生命物質的法性。人也有一個本質,來維系其自身的存在,并與其他的創(chuàng)造物區(qū)別開來,這就是人的本質,它叫作人性(mānava dharma)。
那么,什么是人性呢?印度人一直傾向于認為,人的本性,就是成為神的內在力量,它使人從存在界脫穎而出。這一力量,即喚作“mānava dharma”。
可是人怎么能變成神呢?那是因為神性一直居住在人心之內。印度教給我們的啟示是:神是遍在的,所以,他同樣也居住在我們的心里。我們本來就是神,只是神性潛藏得很深很深。心靈的不純凈成為絆腳石,讓我們感知不到他的存在。這就像是不能透過冒煙的煙囪看到光芒一樣,我們也不能通過不純凈的心靈直接看到神的面容,雖然,神始終都在我們之內。他的遍在,當然也包括我們這里。但是,若想得到光的照耀,我們就不得不清理煙囪與煙霧;所以,如果我們想要神性的顯現,也就不得不凈化我們自己的心靈。
欲望、貪婪、憤怒、仇恨、嫉妒、傲慢、自私,這些都是掩蓋神性的雜質。它們攪亂了我們的心意,讓我們在人生中邁出的每一步都會出錯,并且經常表現得像一個野獸。我們的不完美注滿了苦難的杯盞,還給別人帶來難以言喻的各種痛苦。
是的,就是由于這些雜質的存在,我們一開始像是與野獸同列。但是我們并不是野獸。為什么呢?很簡單,因為我們能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成為神,野獸則不能。我們人類天生就具有一種力量,能除去所有的心靈雜質,成為全方位的神。確切地說,這就是我們的“人性”。那些沉迷于表象的人,還沒有完全顯化為人,他們只是披著人皮的野獸。而那些成功清除了所有心靈雜質,并釋放了內在神性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完美的人。
當然,完全釋放內在的神性并沒有那么簡單,其道路是漫長的,目標是遙遠的,不可能一步登天。但值得我們欣慰的是,每一個小進步都會附帶一個小獎賞。當我們的心靈越來越純凈,我們就變得越來越睿智,也就會獲得更多的勇氣和快樂。
這一過程會生生世世持續(xù)下去,直到心靈淬煉得徹底純凈。從那以后,人能照見神,觸碰神,與神交談,甚至成為神。然后人才真正算得上是完美的,因為從此以后,神性便永駐在他的心胸之內,并完全釋放出了神圣的光芒。
實際上,親證神性的先知,他們已然就是神圣者本身,充滿了慈悲、喜樂、智慧和勇氣。他們超脫了自然的束縛,獲得了絕對的自由。任何的外物都不能遮蔽或動搖他們,也打擾不到他們內心的寧靜。他們一無所求,無痛苦,無恐懼,也沒有什么會引發(fā)矛盾和悲哀的動機。其臉上總是洋溢著圣潔的微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顯得超凡脫俗,無私的愛意流向了所有的人群。那些親近他們的人,會得到勇氣、純凈和慰藉。毫無疑問,這樣的人已經抵達了人類生命的巔峰。可以這么說,他們就是一個真正的圣徒、一個圓滿的人。
這世界見證了眾多受尊敬的神的先知們,在不同的時空里面,給一代代的普羅大眾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他們心中的愛滿滿溢出,因而開始宣講自己的所見所感。他們教導蜂擁而至的所有人,告訴眾人如何像他們一樣,通過努力,漸漸覺悟到神性。這些教導就組成了世界上的大部分宗教。
雖然不同的先知,發(fā)現的是凈化心靈的不同方法,但是,他們的教導在本質上相差無幾,只有一些很細微的差別。只要我們虔誠信奉,世界上所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都將引領我們抵達最后的圓滿。每一種方法都是通往神性的正確路徑。印度教的教徒們一直被教導,要從這樣一種寬廣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上的一切宗教。
是的,根據印度教徒的觀點,神的預言者和先知們已經宣講過的宗教不會有任何的錯誤。這些最初的教誨,都是無價之珍寶,它們能給我們準確無誤的指引,這是世界上真正純粹的宗教。
但不幸的是,世界上大部分以宗教為名傳播著的,常常是徒有其表,并未涉及核心的本質精神。原先所教誨的精神被埋沒在一大堆毫無意義的教條里面。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因為宗教的掌權者們根本不能勝任他們的組織與傳教工作。很多時候,傳教士們都是一些心思不正的人。他們自己尚且對靈性事物缺乏洞見,不能把握原初教誨的關鍵,更別說給他人解釋宗教了,結果只會是一團糟。宗教在他們手里,也退化成了獨斷性質的教義、粗糙的教條與無意義的儀式。這些傳教士的追隨者,又變成了狂熱分子,宗教就成了公共沖突的導火線。不同宗教的追隨者們并不是利用宗教來進行自我的進化,而是深陷于頭破血流的沖突之中。這竟然也叫作宗教!
不幸的是,這些粗魯的行為震驚到了那些明白事理的人,導致他們干脆放棄了與宗教相關的一切。但世界上總是有一些智者不會被這些未開悟的傳教士們所愚弄。他們看穿了這些把戲,知道由缺乏智慧的傳教士們帶來的宗教之粗陋,只是一種表象而已。宗教底下實在藏著無價之寶。
印度教指導我們要分辨粗陋的表象與真正的宗教之分別。它警告我們,被冒充者牽著鼻子走是危險的,并告訴我們要從源頭入手,通過先知們的原始教誨來理解宗教。如果不理解這些教誨,那就需要一些釋義,應該去請教神圣的先知。不僅如此,印度教還建議每一個人都要找到一個神圣的先知作為自己的靈性導師(guru)。
我們不應忘記,宗教是有巨大的實用價值的,即使再高深的言論,也是要切合具體的實際。如果我們想成為真正的人,首要的任務是凈化心靈。只是簡單地歸為一個印度教徒,或一個穆斯林,或一個基督教徒,往往會是徒勞的。僅僅依靠贊同某一個宗教的教義,或精通某一種宗教的知識,也是遠遠不夠的。一個人不得不將自己所信奉的先知們的教誨投入生命的實踐,并調整自己的整個生命與其協(xié)調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引領我們自己走向那個終極目的地。我們不得不竭盡全力,讓內在的神性完全顯現,并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算真正獲得了正法,即我們的本質。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這一章的內容。
天地萬物在本質上都是神圣的[
參見《歌者奧義書》第3章,第14節(jié),第1句。
]。對于人來說,只有讓內在的神性完全顯現出來,成為全方位的神[
參見《蒙查羯奧義書》第3章,第2節(jié),第9句。
],唯此,他才能臻達圓滿,區(qū)別于其他的存在物而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他享受著無限的自由、喜樂、力量和智慧。然后,他的發(fā)言便富有震懾力,能夠鼓舞他人也篤定前行。宗教教導人們如何抵達這一至福之地。每一種宗教,由于經由先知們的實踐,都指明了通往至福之地的正確道路。這就是為什么說宗教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之理由。我們不得不竭盡全力地去執(zhí)行宗教所教導的,不得不按照宗教的教誨,塑造出我們自己的人生觀和行為模式。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沉溺于表象,則將會墮落到動物的本能層次,哀哉。
總之,以上即印度教的基本教誨,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教誨窺見印度教的主要精神。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