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也有春天》是李舫以西方經(jīng)典電影為主題的散文隨筆集。李舫以一個影評人視角中的世界電影為主線,圍繞《凡·高之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勇敢的心》等多部熒幕經(jīng)典作品進行影評寫作,從愛看電影,到會看電影,再到很好地回答了“電影是什么”這一問題。既是“一個人的電影史”,又是探入人性深處、倫理深層,引發(fā)共鳴和思考的開放場域。
李舫,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藝理論博士,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中國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中國散文學(xué)會副會長,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曾獲魯迅文學(xué)獎、汪曾祺散文獎、中國報人散文獎等,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曾發(fā)表文章《大風(fēng)歌》《春秋時代的春與秋》《千古斯文道場》《能不憶江南》《江春入舊年》《山山記水程》等,出版著作《紙上乾坤》《在響雷中炸響》《魔鬼的契約》《大春秋》《中國十二時辰》,主編《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40人》、《共和國年輪》、“絲綢之路名家精選文庫”(共28卷)等。
1 《阿郎的故事》 001
三十年,讓風(fēng)塵刻畫你的名字
2 《寄生蟲》 008
誰才是這個社會的寄生蟲?
3 《美國精神病人》 013
在狂躁空虛的深淵里下墜
4 《幽靈之舞》 020
“我要為自己找一個沙的枕頭”
5 《小丑》 028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丑
6 《凡·高之眼》 035
不安的繆斯
7 《英國病人》 042
不見天日的一天有多長
8 《返老還童》 049
愛在愛的對面
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056
其羽何以為儀
10 《低俗小說》 062
“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
11 《吾棲之膚》 070
愛你,恨你,想你
12 《鐵皮鼓》 077
敲響自己,敲響世界
13 《肖申克的救贖》 086
在黑暗中凝神傾聽
14 《朗讀者》 094
“寬恕不可寬恕的”
15 《勇敢的心》 101
“告訴你,我的孩子”
16 《全蝕狂愛》 108
海與天,交相輝映
17 《冷山》 117
我要去尋找
18 《沉默的羔羊》 125
“善為易者不占”
19 《追風(fēng)箏的人》 132
風(fēng)箏何時重新飄起
20 《潘神的迷宮》 139
用童話殺戮童話
21 《竊聽風(fēng)暴》 146
罪惡,假國家之名
22 《阿甘正傳》 154
與人和解,與神和解
23 《十二怒漢:大審判》 161
烏合之眾何以可能
24 《海上鋼琴師》 168
我的心,何處安放孤獨?
25 《悲慘世界》 174
從卑微的時代到悲慘的世界
26 《美國往事》 182
“我們浪費了一生”
27 《觀相》 190
大道觀相,大相觀天
28 《關(guān)于我母親的一切》 196
斗牛士手中那一抹醉人的紅
29 《美女如我》 203
雄螳螂與雌螳螂的情欲游戲
30 《教父》 210
“牛頭?!迸c男人《圣經(jīng)》
31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217
大時代的小個子
32 《放牛班的春天》 224
野百合也有春天
33 《天使愛美麗》 231
如鮮血一樣驕傲,如歲月一般凋零
34 《偷書賊》 237
人生只有一本書
35 《巴里·林登》 245
時代背影的無聲吟唱
36 《藍色茉莉》 252
這些年來的笑容和淚痕
37 《2001:太空漫游》 258
不敬畏宇宙的人沒有靈魂
38 《畢加索的秘密》 264
航行時,嚴禁同掌舵者講話
39 《永遠的凝視》 270
黑夜的寥廓為你而存在
40 《愛德華·蒙克》 277
那色彩仿佛正在吶喊
41 《兩小無猜》 283
那時候,世界還那么小
42 《賽德克·巴萊》 289
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43 《道林·格雷畫像》 295
傷口長出的是翅膀
44 《巴黎最后的探戈》 301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45 《現(xiàn)代啟示錄》 308
“我們都是空心人”
46 《午夜巴黎》 314
這個世紀,變成一只飛鳥
47 《哈利·波特》 321
面朝著秋天,背對著秋天
48 《楚門的世界》 327
凡墻都是門
49 《羅馬假日》 333
天使永在人間
50 《同流者》 340
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51 《弗里達》 347
“我的傷口是一曲探戈”
52 《犧牲》 355
寫給世界的遺書
53 《地下》 362
兄弟相殘,這才是戰(zhàn)爭
54 《千與千尋》 369
以自由的名義,宣示愛
55 《洛可兄弟》 375
永遠回不去的地方,叫作故鄉(xiāng)
56 《沙漠之花》 381
沙漠之花,“今天是你的幸運日”
57 《迷魂記》 387
偉大,絕不會以一場意外來收場
58 《玻璃城堡》 393
擊壤而歌
59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398
無情的對面是山河
序 “開麥拉”的光榮與夢想
2009年,一部《2012》,果然成了世界電影的“噩夢”。
誰都料到這部由羅蘭·艾默里奇編劇并導(dǎo)演的災(zāi)難大片一定會火,卻沒想到它竟然能火成這個樣子——首周末在全球創(chuàng)下2.25億美元票房。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個數(shù)據(jù)仍在一路飆升,速度之快讓人難以想象它的最終高度。
重要的是,《2012》帶來的不僅僅是電影話題和文化沖擊。電影首映后不久,美國航空航天局發(fā)表“末世辟謠”聲明,指出這部電影“純粹是一場笑話”;網(wǎng)友爭相發(fā)帖,爭論海水夠不夠造成淹沒西藏高原的海嘯;而更多觀眾則在設(shè)問,假如三年后世界注定毀滅,那么我們?nèi)绾伟才努F(xiàn)在的生活?
其實,我們不妨將這個問題換個角度——因為有了電影,生活如何被改變?我們又將如何安頓被改變的生活?一百二十年前,北平前門外豐泰照相館里,一個叫任景豐的沈陽人悄悄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大門,從那一刻始,電影便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改變著生活,塑造著中國。
電影改變生活,這是一個陳舊的話題,卻并不過時。無數(shù)個艷陽高照的午后,無數(shù)個雪花飄落的黃昏,無數(shù)個月色如水的夜晚,穿過車水馬龍的街道,穿越遙相暌隔的時空,在那些幽暗的放映廳里,大快朵頤的電影盛宴正在拉開帷幕——英格瑪·伯格曼、費德里科·費里尼、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阿倫·雷奈、史蒂芬·戴得利;《一個國家的誕生》《戰(zhàn)艦波將金號》《公民凱恩》《筋疲力盡》《八部半》……無數(shù)水波般漫過的時日,成就世界電影史上這份奇?zhèn)サ拿麊危苍炀腿祟惥袷菲驷鹊母叨取?p/>
如果說文學(xué)是一個國家的靈魂,那么電影就是這個國家的面孔。
電影表達國家立場,這又是一個陳舊的話題,同樣并不過時。無數(shù)個普天同慶的白晝,無數(shù)個家國同悲的夜晚,串過鱗次櫛比的高樓,穿越淚眼蒙眬的往事,大銀幕如同一根堅韌的絲線,穿起中華民族的苦難與頑強——張石川、蔡楚生、費穆、崔嵬、謝晉、張藝謀、陳凱歌;《漁光曲》《風(fēng)云兒女》《青春之歌》《人到中年》《老井》《紅高粱》《霸王別姬》《臥虎藏龍》《唐山大地震》……一個多世紀的影像長征,成就了中國電影的不朽傳奇,也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傳奇篇章。
電影被稱為雕刻時光的藝術(shù),更是一種征服心靈的藝術(shù),這不無道理。正是因為有了“開麥拉”(英文camera的音譯,在電影拍攝現(xiàn)場指“開機”),人類的記憶不再黯淡;也正是因為有了鏡頭帶給我們的意外之喜,沉重的生活變得輕盈、深情。
這些電影,多是喜歡電影的人們片單上的必備佳肴,只不過我也許看出了我個人的觀照。感謝無數(shù)心懷理想的人,以“開麥拉”為名置立的光榮與夢想,是我們得以在文化的拘澀與干涸中、歷史的虛無與虛構(gòu)中,執(zhí)著地以自己的方式,向歷史致敬,向未來致敬——這是人類的財富。感謝這些在暗黑中難忘的光影琳瑯,讓我得以講述我的“一個人的電影史”。
我還想說的是,在放眼世界電影之時,最期待的,還是中國電影的快速崛起。不能不說的是,盡管有了節(jié)節(jié)攀升的全年票房、有了令人興奮的觀影人群、有了突飛猛進的銀幕增長數(shù)量,我以為,經(jīng)歷了粗暴的野蠻生長期,我們的電影,無論從個人還是國家角度,都有著令人期待的開闊未來。在這里,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人,我希望能夠?qū)⒆约簩﹄娪暗呐u和希冀清晰地表達出來。因為,每一個“開麥拉”的背后,都有無限的愛與恨、喜悅與憂傷、光榮與夢想。
這是大時代的大期待。
我看到了南極和北極,看到了絕境和死地,看到了萬般不可能以及對不可能的熱烈向往,看到了李舫的心里原來住著一個莎士比亞和立著一座珠穆朗瑪。
——李敬澤
李舫的散文中總是貫穿著一股充盈大氣,筆尖回蕩著的那股浩然之氣,如涓涓細流匯成一股洪流,流向長江;同時,她的文筆又如初春融化的雪滴般靈動有節(jié)奏;最為難得的是,她的散文創(chuàng)作有一種整體的文學(xué)觀和價值觀。
——邱華棟
我想,李舫對歷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專注和書寫,也可以理解為是對“舊”的堅守,但她有自己新的闡發(fā)和立場。這樣,堅守中有新解,創(chuàng)新不廢知常。她的創(chuàng)作便根深葉茂,既有歷史感又有當下性。
——孟繁華
李舫的文章,穿越古今,氣勢雄強,以尋根和守望確證中華文化的磅礴力量。
——第八屆魯迅文學(xué)獎頒獎詞
《野百合也有春天》是一部欣賞經(jīng)典電影的索引和指南的電影隨筆集,在作者李舫的筆下,從《阿郎的故事》《寄生蟲》《美國精神病人》……一直到《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既有理性的評論,亦有鑒賞文章豐富的審美內(nèi)涵,對經(jīng)典電影的評論顯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給閱讀者帶來不一般的閱讀快感。
31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大時代的小個子
在影片的結(jié)尾,簡·迪特將數(shù)面鏡子擺放在空曠的房間里,鏡子中閃回著簡·迪特的青春片段,鏡子在這里完滿地完成了影片的主題闡釋。大大小小的碎片、重重疊疊的影像、虛虛實實的映射,其實恰是一個小個子在大時代中的分裂和掙扎,是捷克斯洛伐克人甚至是歐洲半個世紀動蕩的寫照。
“我的幸福,往往來自我所遭遇的不幸?!?p/>
在電影《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的開篇,小個子主人公捷克斯洛伐克人簡·迪特如是說。被監(jiān)禁了近十五年,簡·迪特遭遇大赦獲釋,站在監(jiān)獄的大門口,跌宕起伏的人生在他的回憶中次第鋪開。
1968年8月20日深夜,數(shù)十萬裝備有現(xiàn)代化武裝的蘇聯(lián)和華沙條約成員國軍隊,采用突然襲擊的方式,一夜之間占領(lǐng)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從此,漫漫長夜降臨到這個歐洲小國。
《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便是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文壇巨匠博胡米爾·赫拉巴爾在這段漆黑長夜中寫下的傳世之作。2006年,在打了十多年漫長的官司之后,捷克導(dǎo)演伊利·曼佐終于如愿以償?shù)貙⑵浒嵘香y幕,影片甫一問世,旋即轟動世界,此時,赫拉巴爾已謝世十年。
出生于1914年的赫拉巴爾,其人生可謂跌宕起伏。他年輕時曾就讀于法學(xué)院,不久,因德國入侵、納粹關(guān)閉了捷克斯洛伐克所有高等學(xué)府而輟學(xué),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才修完所有課程,獲得博士學(xué)位。然而,他卻沒有按部就班地在學(xué)術(shù)道路上走下去,而是將得來不易的博士學(xué)位拋開,從倉庫管理員、鐵路工、煉鋼工、打包工、推銷員、劇院布景、龍?zhí)籽輪T做起,“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生活”。正是這豐富的人生體驗,赫拉巴爾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看似隨意的斐然文采。赫拉巴爾四十九歲時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可謂大器晚成,此后卻頻頻獲獎,迅速被世界文壇接納。捷克斯洛伐克淪陷后,舉凡不肯對占領(lǐng)公開表示支持的作家,均遭到新上臺的權(quán)力當局的嚴厲制裁,赫拉巴爾是其中之一。當時,赫拉巴爾的兩部新作已由出版社印好裝訂成冊正待發(fā)行,未料想,它們被連夜送進廢紙回收站銷毀,與此同時,他已經(jīng)出版的著作,也被從各個圖書館和書店的架子上撤下來。不久,這位深受讀者愛戴的作家被開除出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協(xié)會。
政治上的被疏離、文學(xué)上的被邊緣,讓赫拉巴爾備感悲涼,他甚至曾經(jīng)萌發(fā)輕生的念頭。幸運的是,他的妻子在布拉格遠郊的一處林中空地置辦了一所簡陋的木屋,正是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赫拉巴爾找到了心靈的歸所,特別是薩特斯卡小鎮(zhèn)藍星酒店的小個子老板講述自己從前在飯店當學(xué)徒的故事讓赫拉巴爾深受啟發(fā),他靈感如泉涌,只用了十八天的時間,就一氣呵成地完成了這部僅僅五個篇章、十三萬字的曠世之作《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難得的是,對這部作品,他此后再未做一字一句的修改。
我們不難想象,赫拉巴爾如何在強烈的夏日陽光下帶著滿腔的激憤完成了這部著作?!傲胰諘竦么蜃謾C曾多次一分鐘內(nèi)就卡殼一次。我沒法直視強光照射下那頁耀眼的白紙,也沒能將打出來的稿子檢查一遍,只是在強光下機械地打著字。陽光使我眼花繚亂,只能看見閃亮的打字機輪廓。鐵皮屋頂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照射,熱得使已經(jīng)打上字的紙張卷成了筒。”在小說的“作者說明”中,赫拉巴爾感慨萬端地寫道。直到二十年后的1989年,這部作品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作為“三部中篇小說”中的一部正式出版。
在狂熱的創(chuàng)作中,赫拉巴爾曾經(jīng)希望有一天,能夠有時間和勇氣仔細琢磨,把這部稿子改得完美一些,“在我可以抹去這些粗糙而自然的畫面的前提下,只需拿起一把剪刀來處理這份稿子,把其中那些隨著時間的推移依然保持清新的畫面剪下來”。然而,沒有,四十六年過去了,作品以其天然的質(zhì)樸保持著其無可褫奪的魅力。
“請注意,我現(xiàn)在要給諸位講些什么。我一來到金色布拉格旅館,我們老板便揪著我的左耳朵說:‘你是當學(xué)徒的,記住!你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見!’……老板又揪著我的右耳朵說:‘可你還要記著,你必須什么都看見了,什么都聽見了!’……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工作。”赫拉巴爾的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而在伊利·曼佐的影片中,這段饒有趣味的文字僅僅作為一個鏡頭一閃而過。赫拉巴爾由時間推進的講述,在伊利·曼佐的鏡頭下變成了簡·迪特人生的兩個階段的平行敘事。一個是他作為一個富有開創(chuàng)精神的年輕人,事業(yè)進取逐漸成熟的階段;另外一個則是他年老體衰出獄后回歸本真,追求內(nèi)心的寧靜與平和的階段。兩重敘事的交疊輪回,讓影片在沖淡平和的表象下更具有波瀾壯闊的史詩氣質(zhì)。
個頭矮小、涉世甚淺的簡·迪特是一個身無分文的餐廳服務(wù)員,盡管身份低微,他卻一直抱有兩個夢想:一是有朝一日成為揮金如土的百萬富翁,二是能夠擁有自己的酒店,成就一番事業(yè)。在變幻莫測的大千世界里,他竭力拼搏、跋涉、攀登,以求熬到“侍候過英國國王”的那位餐廳領(lǐng)班的位置。命運之神不斷青睞,他憑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技巧,很快就在自己的事業(yè)階梯上節(jié)節(jié)高升,從一名在火車站提著桶子賣烤腸的流動小販開始,再到端盤子的普通服務(wù)生、首席服務(wù)生、大堂領(lǐng)班……在動蕩的社會變遷中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的巔峰,最后自己成了布拉格最豪華酒店的老板,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簡·迪特在捷、德劍拔弩張的氛圍下堅持迎娶了德國體育老師麗莎,并得到種種優(yōu)待,這讓身處戰(zhàn)爭硝煙中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更加鄙視他,也讓他更加難以立足。
戰(zhàn)爭終于結(jié)束了,麗莎帶著從被驅(qū)逐的猶太人家里掠奪的稀有郵票返回布拉格,他們借助這些郵票發(fā)了財,一次意外的失火卻讓麗莎死于非命,簡·迪特有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迪特大飯店”。然而,好日子不長,迪特因為串通德國人而被捷克斯洛伐克共產(chǎn)主義新政權(quán)判刑,所有財產(chǎn)被沒收且鋃鐺入獄。近十五年的獄中生涯轉(zhuǎn)瞬即逝,昔日朝氣蓬勃的迪特走出監(jiān)獄,滿頭華發(fā),孑然一身?;仡欁约旱囊簧^去的一切宛若一個華麗而恍惚的夢。
年老的簡·迪特心如死灰,年輕的簡·迪特夢想張揚。借助著兩條平行的敘事線索,年屆七十高齡的伊利·曼佐將赫拉巴爾的故事處理得舉重若輕。為了爭取《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的拍攝權(quán),伊利·曼佐打了十多年的官司,終于得償所愿。伊利·曼佐曾改編過六部赫拉巴爾的作品,其中包括曾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嚴密監(jiān)視的列車》和柏林金熊獎的《失翼靈雀》,事實證明,在改編赫拉巴爾作品方面,他確實是無可撼動的不二人選。
伊利·曼佐用影像的方式,完美地保持著赫拉巴爾用文字營造出來的截然對立的情緒氛圍——緊張與松弛、夸張與謹慎、嚴肅與戲謔、冷峻與狂熱、幻想與實際、平和與波瀾——并使得影片的主題在不同關(guān)鍵詞之間自由切換。他用幾個具有喻象性的概念——鏡子、道路、金錢,來表達主題的無限豐富和無窮可能。在簡·迪特滔滔不絕、近似泛濫的敘事海面之下,潛伏著深不可測的審判和放逐。影片的名字是《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看過影片才知道,簡·迪特的一生其實跟英國國王了無干系,這句話其實取自簡·迪特問飯店領(lǐng)班何以精通各種待客之道,每一次,領(lǐng)班總是回答說:“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p/>
在影片中,簡·迪特因個頭的矮小而自卑,所以他常常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技巧“墊高”自己,贏得滿足。他喜歡出其不意地將硬幣拋撒在地上,暗中窺視人們瘋狂拾撿的失態(tài);他經(jīng)歷過眾多女人:天堂艷露的雅露卡什、寧靜旅館的女傭凡達、巴黎飯店的尤琳卡,還有德國體育老師麗莎,每每與女伴沉醉于溫柔之鄉(xiāng)時,簡·迪特便總會用花哨的飾品在女伴的胴體上擺出奇妙的圖案,并借助一面鏡子,讓女伴打量其中妙不可言的自己,“對于女人,我懂得愛情和床上的游戲,從我在她們的肚皮上鋪滿鮮花開始”。在影片的結(jié)尾,簡·迪特將數(shù)面鏡子擺放在空曠的房間里,鏡子中閃回著簡·迪特的青春片段,鏡子在這里完滿地完成了影片的主題闡釋,大大小小的碎片、重重疊疊的影像、虛虛實實的映射,其實恰是一個小個子在大時代中的分裂和掙扎,是捷克斯洛伐克甚至是歐洲半個世紀動蕩的寫照。
簡·迪特喜歡在啤酒杯背后,觀察形形色色被扭曲的人形。這些扭曲的人形何嘗不是捷克斯洛伐克人的寫照?他們持杯在手,身體里有著與生俱來的快樂細胞,卻又有難以排遣的歷史隱痛,他們有著夸張的喜怒哀樂,也有著痛徹骨髓的腥風(fēng)血雨,伊利·曼佐用茫無邊際的詼諧道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悲慟與凄涼,這是他的才氣和力量,也是他不動聲色的殘忍,恰恰是在這樣的殘忍中,一個民族的苦難與堅強不動聲色地凸顯出來。
赫拉巴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癡迷不已,尤其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恰是如此,東方哲學(xué)的沉著與空靈常出現(xiàn)于他的作品之中,這也反映在這部影片里。“人,總是在意外中,方能成為真正的人,在崩潰、出軌、失序的時候。”影片的結(jié)尾,簡·迪特說。這幾乎是赫拉巴爾顛沛流離的一生的寫照。1996年,赫拉巴爾從一家醫(yī)院的五樓墜落身亡,自殺還是他殺?至此依然是個謎。在他的筆下,簡·迪特出獄后,被放逐到捷、德邊境森林,修一條永遠也修不完的公路,在這里,簡·迪特卻對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了意味深長的安排:殘骸順著河水從南北兩個國家各自流走,最終在大西洋匯合,從而完成人生的圓滿。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誠哉斯言!
32 《放牛班的春天》
野百合也有春天
奇跡發(fā)生了。就在馬修走到學(xué)校圍墻外面時,一架又一架紙飛機從天而降。馬修撿起了紙飛機,發(fā)現(xiàn)每一架飛機都是一封孩子們寫給他的信。他們被關(guān)在禁閉室里,簇擁著,高高地舉起雙手,窗口內(nèi)是齊刷刷搖動的手臂,是孩子們搖動的思念。馬修撿起飛機,撫平信紙,他的淚水洇濕了信紙。
這是1991年。1963年出生的古典吉他手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早已從巴黎師范音樂學(xué)院畢業(yè),他的出類拔萃令他蜚聲法國樂壇,并在多個國際性大型吉他比賽中勝出。這一年,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二十八歲,他或許不會知道,在未來的時日里,他將在世界影壇上占據(jù)重要的位置。
這是1991年。二十八歲的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加入雅克·貝漢創(chuàng)立的電影公司。對于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與雅克·貝漢而言,這是他們?nèi)松囊淮沃匾喾?。此后,我們會知道,他們參與制作了《微觀世界》《雪嶺傳奇》《鳥的遷徙》。十三年后,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作為導(dǎo)演、編劇,雅克·貝漢作為監(jiān)制,他們聯(lián)合推出了圣詩般的電影作品《放牛班的春天》。這一年,是2004年。
酣暢的故事、樸素的色調(diào)、簡省的敘事、飽和度幾近灰色的景深、清淺的快樂或悲傷……在世界電影史的長河中來看,《放牛班的春天》未必是最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但一定是最溫暖、最催人淚下,也最令人難忘的作品之一。
某一天,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的母親去世,他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夜已深涼,滂沱大雨中,一位不速之客敲響了他的大門,瞬間的錯愕之后,他認出了這位孩提時代的舊友、池塘畔底輔教院的同學(xué)貝比諾。貝比諾帶來了一本陳舊的日記,也打開了他塵封已久的記憶。這本日記,是他們當年在池塘畔底輔教院任教的音樂啟蒙老師克萊蒙·馬修遺下的日記,日記中的不少部分,是馬修專門為莫昂克所寫。莫昂克慢慢品味著馬修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歲月的深潭。
克萊蒙·馬修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但是在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他沒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他選擇成為一家男子寄宿學(xué)?!俺靥僚系纵o教院”的教師。這里的學(xué)生大都是天性頑劣的少年和兒童。到任后,馬修發(fā)現(xiàn),面對這些所謂的問題孩子,輔教院校長以殘暴冷酷的高壓手段管制他們。體罰、暴力在這里司空見慣,然而,這些天性頑劣的孩子并不畏懼體罰和暴力。相反,體罰和暴力讓他們學(xué)會了以惡抗惡,學(xué)校的體罰暴力和學(xué)生的以惡抗惡變成惡性循環(huán)。面對這種狀況,性格沉靜、涵養(yǎng)深厚的馬修深感憂慮,他開始用自己擅長的音樂喚醒孩子們善的良知,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xué)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xué)生們封閉的心靈。在閑暇時,他拿出放棄已久的樂譜,嘗試創(chuàng)作簡單的合唱曲。果然,如馬修所料,音樂讓孩子們從躁動和喧囂中漸漸安靜下來,圍繞在他的周圍,或者說,凝聚在音樂的周圍,打開心靈的耳朵,學(xué)會凝神靜聽。
哦,黑夜剛剛降臨大地
你那神奇隱秘的寧靜的魔力
簇擁著的影子多么溫柔甜蜜
多么溫柔是你歌頌希望的音樂寄語
多么偉大是你把一切化作歡夢的神力
哦,黑夜仍然籠罩大地
你那神奇隱秘的寧靜的魔力
簇擁著的影子多么溫柔甜蜜
難道它不比夢想更加美麗
難道它不比期望更值得希冀
這是馬修寫給孩子們的歌曲,也是他寫給自己的歌曲,寫給自己不盡如人意的過去,更寫給自己充滿無限希冀的未來。仿如孩子們的歌聲一般,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的鏡頭如泣如訴,宛若天籟??死锼雇蟹颉ぐ屠儆幸活w兒童的心,盡管馬修是整部戲的主角,但是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的鏡頭從頭至尾低垂在兒童的高度——這是他們年齡的高度,也是他們心靈的高度——謙恭、寬博,充滿著智慧的圓熟與通融。
馬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那種平凡的人,他其貌不揚,無足輕重。他一廂情愿地愛上了莫昂克的漂亮的母親,可當他明白這只是自己的單相思時,便悄然隱退。但是,馬修心地善良,多年的顛沛流離仍無法泯滅他的音樂夢想,世間的酸甜苦辣亦不能抹殺他的良善與快樂。他似乎就是我們小時候在心中想象的那個無所不能的巨人般的父親,他讓我們的童年充滿快樂、充滿溫情又充滿力量。他像一棵蓊蓊郁郁的大樹,樹干筆直、枝葉繁茂,為我們遮風(fēng)擋雨、納蔭蔽涼,他像一顆懸掛在我們頭頂?shù)膯⒚餍?,為我們在暗夜里指明方向?p/>
輔教院校長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那種人。與馬修不同,他是一個自私自利、變態(tài)投機、混在校長職位上只知道作威作福的混蛋,他并不信任任何人,對自己的權(quán)力也不自信。正因為他的不信任和不自信,所以他時時刻刻將手中有限的權(quán)力發(fā)揮到極致,他不允許任何人質(zhì)疑他的地位、挑戰(zhàn)他的權(quán)威。不論是對學(xué)校的教父、教工還是學(xué)生,他都沒有任何情感。他的世界就是他的價值,他的價值就是他的利益,無所謂善和惡,無所謂美和丑,無所謂對和錯,無所謂白和黑。他代表著這個我們無法左右的主流社會的愚蠢而強硬的倫理體系和價值判斷,他們對真摯和樸素的真理視而不見,甚至充滿恐懼和蔑視,他們才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或者說是讓這個社會不斷墮落的陷阱。
個性倔強孤傲、敏感自尊的皮埃爾·莫昂克其實恰恰是孩提時代的我們,在他的身上,有著我們或多或少的影子。我們用初生的眼睛、稚嫩的心靈,質(zhì)疑過我們身邊的世界、我們身邊的親人,以及與我們擦肩而過的路人。莫昂克出生于單親家庭,他的美麗的母親在絕望中放棄了,從而將他送到池塘畔底輔教院,每一次母親探視,聽到的永遠是老師們對他的批評和告狀。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的孤傲變成了孤絕,他的自尊變成了自閉,一個被孩子們捉弄走的教工在臨走前告誡馬修不要相信這個有著“天使容貌,魔鬼內(nèi)心”的孩子。然而,與輔教院的歷任老師們不同,馬修沒有放棄他,他在莫昂克孤獨的歌唱中發(fā)現(xiàn)了他的音樂天賦,他在莫昂克的雨夜脫逃中相信了他在尋找的尊嚴,他甚至在莫昂克誤解他和他母親的關(guān)系向他的頭上投擲墨水瓶時,仍舊將支撐合唱團的獨唱角色交給了他。
馬修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縱使對那個失去雙親、沒有任何天賦的貝比諾,他也充滿信任。馬修來到池塘畔底輔教院,見到的第一個孩子便是貝比諾。回到影片開頭,暮年的貝比諾冒著大雨叩開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的房門,面對疑惑的莫昂克,他自我介紹:“我爸爸星期六來接我?!比缓蟛耪f“我是貝比諾”。是的,馬修走進池塘畔底輔教院,第一個見到的便是貝比諾,他站在輔教院大門口,對馬修說:“我爸爸星期六來接我?!笔聦嵣?,貝比諾是一個失去了雙親的孤兒,盡管他從不相信這一點,盡管他每周六都會站在輔教院大門口,對每一個人和自己說:“我爸爸星期六來接我。”這個“星期六”的孩子,最后在馬修被校長趕出學(xué)校后,跟隨著馬修的汽車一路奔跑,最后被馬修抱到車上,成為馬修的孩子。
馬修被惱羞成怒的輔教院校長解雇的情節(jié)是影片中最催人淚下的一幕。馬修一個人失落地走出學(xué)校的大門,他不知道孩子們被變態(tài)的校長關(guān)了禁閉,他在日記中寫道:“在這個時候,在我孤單單地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多么希望孩子們無所顧忌地走出來,與我相見。然而,一個人都沒有,只有我自己?!?p/>
但是,奇跡發(fā)生了。就在馬修走到學(xué)校圍墻外面時,一架又一架紙飛機從天而降。馬修撿起了紙飛機,發(fā)現(xiàn)每一架飛機都是一封孩子們寫給他的信。他們被關(guān)在禁閉室里,簇擁著,高高地舉起雙手,窗口內(nèi)是齊刷刷搖動的手臂,是孩子們搖動的思念。馬修撿起飛機,撫平信紙,他的淚水洇濕了信紙——他的日記寫到這里,相信沒有人不為此落淚。
在世界電影史中,以音樂感化頑劣學(xué)生的電影題材并不鮮見,但是《放牛班的春天》無疑是此類影片中的佼佼者。必須提的是,這部影片能夠憑借感人的劇情成為年度法國票房冠軍,其中悠揚的配樂功不可沒。
記得羅大佑寫過一首歌,歌中唱道:
就算你留戀開放在水中
嬌艷的水仙
別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
野百合也有春天
是啊!縱使我們留戀世間那些嬌艷的水仙,也永遠不應(yīng)該忘記,在我們曾經(jīng)遺忘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