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日本當代建筑大師隈研吾的著作《反造型》的再版。書中通過隈研吾*著名的幾個建筑設計案例,包括日向邸、水玻璃、龜老山、森林舞臺、村井美術館、蓮屋,展示了隈研吾東方式的建筑哲思與設計理念。
自希臘-羅馬時代開始,建筑便一直沿襲著割裂的手法,建筑師利用立柱、臺基等手段,為了讓建筑從環(huán)境中凸顯出來而絞盡腦汁。進入二十世紀,商品經(jīng)濟令建筑成為買賣對象,即“房地產(chǎn)”,這使得建筑與自然的割裂變本加厲。隈研吾認為,建筑的原點在于與大地的緊密聯(lián)系,在于與住在那里的人們的生活哲學緊密聯(lián)系。在本書中,隈研吾提供了一種審視建筑的新思路。通過為布魯諾·陶特正名,他揭露并批判造型式建筑的局限性,通過在材料、與自然的關系性等方面的種種新嘗試,他試圖將作為巨大塊體的建筑“粒子化”,開拓建筑的新可能——撕碎建筑的硬殼,讓建筑成為柔軟而靈活的媒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大師,隈研吾都市設計中心代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建筑設計師。作為當今日本建筑界的領軍人物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隈研吾的建筑風格融合古典與現(xiàn)代風格為一體,主要建筑作品有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等。他與中國亦聯(lián)系緊密,在中國有諸多知名建筑項目,如長城腳下公社——竹屋、瑜舍、三里屯SOHO等。隈研吾還曾贏得多項國內、,包括芬蘭自然木造建筑精神獎(2002)、日本建筑學會東北憲章設計大獎(2000)和日本建筑學會獎(1997)等。
除了作為建筑師活躍于國際舞臺,隈研吾還在各種公共機構講演,并致力于寫作,已擁有多部暢銷著作,其代表作《負建筑》中文簡體字版于2008年推出,引起廣泛關注。
"
"新版序
序
章 連接 日向邸
第二章 流出 水/玻璃
第三章 隱去 龜老山
第四章 極少化 森林舞臺
第五章 村井美術館
第六章 蓮屋
第七章 粉碎成粒子"
"建筑,原本就背負著不得不從環(huán)境中凸顯自己的可悲命運??梢哉f,這是一種被迫從環(huán)境中割裂出來的宿命。在有些人看來,體積如此巨大的物體拔地而起,當然是一種割裂。然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在想,這種所謂的宿命難道是不可顛覆的嗎?如何才能將這個冒出來的新空間與周圍的環(huán)境連接起來呢?不能讓它融入到環(huán)境中去嗎?不能讓它和環(huán)境融為一體嗎?我相信,這樣的思考絕不會是徒勞的。
我跟20 世紀的建筑師們的想法恰恰相反。他們想要讓原本就背負著凸顯自我這一宿命的建筑體塊與周圍的環(huán)境形成更加鮮明的對比。他們追求的是加劇這種對比,讓建筑與環(huán)境間的割裂更加明確。不少建筑家靠著割裂這一耀眼的光環(huán)一夜成名。20 世紀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其中,被稱為巨匠的兩位建筑師 —— 柯布西耶與密斯· 凡· 德羅,正是典型的代表人物??虏嘉饕疄榱藢⒔ㄖc地面清楚地割裂開來,發(fā)明了“底層架空”的手法。所謂“底層架空”,就是在房屋底層采用獨立支柱。其中,薩伏伊別墅[1931]就是好的例子。采用細細的支柱將白色的房屋整體與地面割裂開來的手法,讓很多人都為之驚嘆。然而,當我親眼看到這個被稱為20 世紀杰出的住宅建筑時,我完全理解了為什么后來這所房屋的居住者會控告柯布西耶。住戶是個熱愛普通生活,熱愛大地的普通人。柯布西耶則主張,房屋之上的庭園才是現(xiàn)代建筑的重要元素,于是采用“底層架空”的手法在二樓建造了個庭園。孩子們被迫離開了周圍美麗的樹林與草地,只能束縛在用鋼筋混凝土造成的封閉小庭園里玩耍??虏嘉饕o出的牽強解釋是周圍草地的濕氣太重,所以將庭園抬高到了二樓。草地如此繁茂舒適,讓人不知不覺地就想躺上去??虏嘉饕畢s偏偏要將這白色建筑與大地割裂,舍棄那片柔軟的草地。
另一位現(xiàn)代建筑巨匠密斯· 凡· 德羅的建筑也大同小異。他沒有使用柯布西耶的“底層架空”方法,而是利用底座將建筑從大地割裂出來。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1929]的底座就是他成功的代表作。整個建筑莊嚴地矗立在一塊羅馬產(chǎn)白色大理石制成的高約1 米的底座之上。它就猶如臺座上的一座雕塑,矗立在世博會眾多建筑之中。想必密斯是計劃好了的,會館因這塊底座而從眾建筑中分裂出來,標新立異,有如來自異世界的奇異建筑,被神圣地區(qū)別出來。當然,這樣的建筑自然就從巴塞羅那這塊紅色的大地中割裂了出來,也遠離了世博會喧囂的會場。割裂,才是密斯渴望的。而且,這種通過底座達到割裂效果的手法,自古就存在于歐洲的傳統(tǒng)建筑中。比如說雅典衛(wèi)城的神殿。正因為根根柱子都肅穆地矗立在用石塊堆砌起的底座之上,神殿才被賦予了神圣的感覺,從凡塵俗世中割裂出來。而且,衛(wèi)城本身就位于雅典的小高丘之上,山丘自身變成了一個天然的底座。再加上位于其上的人工底座,雙重底座讓神殿顯得更為獨特。而且在歐洲,不是只有宗教建筑才會使用這樣的手法。在以希臘—羅馬建筑為淵源的古典主義建筑中,底座作為一種基本手法,在將各種建筑從它所處的環(huán)境里分割出來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梢哉f,密斯、柯布西耶都是這種傳統(tǒng)門派的嫡系子弟。雷姆· 庫哈斯則將這種割裂演繹得更為到位??虏嘉饕埠?,密斯也好,都是想通過割裂來凸顯自己的建筑,讓其成為一個特別的存在。從這點來看,他們的罪過還算不大,或者說想法還算單純吧。而雷姆· 庫哈斯則是把割裂本身作為表現(xiàn)的中心,把環(huán)境因割裂而產(chǎn)生的瘡口作為自己的建筑表現(xiàn)的中心對象。這就暴露出歐洲建筑中割裂行為之本質已經(jīng)達到了何種地步。通常的摩天大樓已經(jīng)充分從大地割裂出來了,然而庫哈斯還不滿足,他讓摩天大樓進一步在空中產(chǎn)生巨大的變形,讓過去人們從未見過的慘烈的割裂出現(xiàn)在大地上。那就是被扭曲的CCTV 摩天大樓。如果將這種暴露視作一種批判性行為的話,那么他所進行的可謂是極致的歐洲批判了吧。
為何柯布西耶、密斯都如此重視割裂呢?這跟20 世紀的社會體系有著深遠的關系。從20 世紀開始,建筑才成為一種可以用來買賣的商品。當然,過去建筑也是可以買賣的,但那只是發(fā)生在特權階級之間的特例,只能算是一種禮儀。
然而,進入20 世紀以后,一切都改變了。讓所有的人都擁有土地、擁有自己的家,成為整個社會的目的。20 世紀的政府宣稱這才是民主主義。發(fā)明這一社會制度的是美國。美國的政治家們洞察到,人人都擁有自己的私人住宅,將會極大地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助于社會的穩(wěn)定。于是,他們開始不斷促進城市周邊的住宅用地開發(fā),并利用住宅貸款制度給希望擁有私宅的民眾以金融援助。美國政治家們的直覺告訴他們,為了能夠擁有私宅,人民的勞動欲望將會提高,工作起來將會更賣力,同時在政治上民眾將趨于保守,社會的穩(wěn)定也就有了保障。
以解決“一戰(zhàn)”后的住宅問題為契機而開始實行的房產(chǎn)政策給20 世紀的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繁榮??梢哉f,幫助美國趕超并凌駕歐洲的正是這個房產(chǎn)政策。
這個新的房產(chǎn)政策催生出被稱作“郊區(qū)”的新場所,而來往于郊區(qū)與市中心,汽車又成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郊區(qū)、汽車、自己的房產(chǎn)、裝飾自己家的電器產(chǎn)品——這一切,支撐著20 世紀的美國文明。
如此一來,房產(chǎn)也就必須是可以買賣的商品了。美國制度的基本思路就是只有可以自由買賣的商品,才具有永久的價值。在他們看來,到死都得住著,不能買賣的家,其價值是在遞減的,不過是淪為了用來保障自己人生的道具。無法脫離大地,跟隨大地一起慢慢腐朽的房子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正因為如此,住宅才開始模仿商品。就跟在百貨商場出售的商品一樣,住宅得是一個沒有個性的、具有普遍性的盒子,可以搬到任何地方,可以被任何人喜愛。像冰箱、洗衣機一樣的房子才是理想的??虏嘉饕c密斯都敏銳地嗅到了一個時代的欲望所在,所以才大膽地將建筑從大地割裂出來,甚至是過分地割裂,企圖通過割裂來創(chuàng)造住宅的美。雷姆· 庫哈斯則將這種割裂進行得更為徹底,將割裂帶來的傷害本身作為了建筑的主題。然而,這樣的體系已經(jīng)露出破綻。次貸危機的出現(xiàn)將這個體系的破綻擺到了人們眼前。而事實上,早在次貸危機發(fā)生之前,這個破綻就已經(jīng)存在。我們不能像對待商品一樣對待一個家。家既不是冰箱,也不是洗衣機。
我想做的是顛覆20 世紀發(fā)明出來的這個體系,這也是我從事建筑設計的目的。家不是用來買賣的東西,它是用來居住、生活的。如果自己沒有要在這個家里跟房子一起老朽、死亡的意識,那就不能算是在這個家里居住過。不僅僅是家,其他建筑也是如此。那是與大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有著移都移不動的分量,不忍輕易轉讓給他人的東西。它是與住在那里的人們的生活哲學及人生緊密聯(lián)系著的。
這才是建筑的原點。無法與大地割裂開的,才是建筑。我重視的是回到那塊大地,重新審視建筑;回到那塊大地,再一次將建筑與大地連接起來。本書的目的在于顛覆歐洲建筑從希臘—羅馬時代沿襲下來的割裂手法。暴露從而顛覆,實踐這種顛覆,以此告訴人們我們還有別的選擇,這就是本書的目的。"
國際建筑大師、東京奧運場館設計師隈研吾經(jīng)典之作,反抗建筑的造型性,讓建筑成為人與自然的媒介。
"▲ 2020年日本奧運場館設計師、日本當代建筑設計代表、*建筑大師隈研吾經(jīng)典之作。
▲ 以7個經(jīng)典項目,展示隈研吾在建筑材料、與自然的關系性等方面的探索,深度挖掘隈研吾的建筑哲思與設計理念。
▲ 石木竹等自然材料、木結構建筑等東方色彩令隈研吾與中國有著天然的親近感,他在中國亦因竹屋、瑜舍、三里屯SOHO等地標性建筑享有盛譽。閱讀隈研吾,探尋中國本土建筑發(fā)展的另一種可能。"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