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新民說 法政糾結:北洋政府時期“羅文干案”的告訴與審斷
“好人”财长?内阁“蛀虫”?三次被捕引发政潮、法潮、学潮 罪乎?冤乎?竟引得政府、国会、司法、军阀多方角力 政治?法律?人情?一波三折的民国律政大戏
ISBN: 9787559808783

出版時間:2018-07-01

定  價:68.00

作  者:杨天宏 著

責  編:徐婷 安静
所屬板塊: 社科学术出版

圖書分類: 案情/案例分析

讀者對象: 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专业研究者

上架建議: 历史、法律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177 (千字)

頁數(shù): 256
紙質(zhì)書購買: 天貓 當當
圖書簡介

“羅文干案”是發(fā)生在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的“大案”“要案”,當時政府眾議院的正副議長向大總統(tǒng)舉報時任財政總長的羅文干在“奧國借款”事件中受賄。由于涉案金額高達數(shù)千萬元華幣,同時牽涉多名政府高官,該案史無前例地同時激起政潮、學潮、法潮,堪稱近代中國“級別”最高且最具影響的刑事案件之一,其復雜性超乎想象。作者從這一案件的告訴與審斷著手,通過事實論述與邏輯梳理,從告訴程序合法性辯證、案件審斷與事實原委、影響案件審理結果的內(nèi)政外交因素三個方面揭示了“羅案”最終“了猶未了”所表現(xiàn)出的法政糾結性。

作者簡介

楊天宏,四川成都人,歷史學博士,現(xiàn)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所撰博士論文2003年入選“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曾獨立承擔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出版學術著作6部,譯著2部, 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在國內(nèi)外學術界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法政糾結:羅文干案告訴程序的合法性爭議

一、羅案告訴程序的合法性爭議

二、羅案“聲請再議”的緣由與法律依據(jù)

三、蔡元培辭職與羅案檢審法律生態(tài)的變化

四、羅案處置中“獨立司法”存在的問題與外部干預

五、法院對羅案的程序合法裁斷

第二章 罪抑非罪:羅文干案的審斷與案情原委

一、被告“受賄”指控的事實辯證

二、被告“偽造公文”指控的事實辯證

三、被告“損害國家利益”指控的事實辯證

四、奧國戰(zhàn)爭賠款與中方債務沖抵

五、中國在奧債新舊合同轉換中的損失估算

第三章 了猶未了:法政糾結下羅文干案的結局

一、“保洛之爭”與羅案的曲折反復

二、影響羅案檢審的外交因素

三、顧維鈞出任外長與羅案妥協(xié)

四、羅案判決與奧款展期合同的善后處置

第四章 結 語

附 錄 羅文干案部分重要資料輯錄

編輯推薦

“羅文干案”是發(fā)生在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的重大刑事案件。就內(nèi)涵而言,這一案件的復雜性超乎尋常想象,涉及聞見雜呈各說不一的事實甄別及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條款適用,國內(nèi)政局與外交形勢變化等多方面問題。就“價值”而言,羅案研究已遠遠超出被告罪與非罪的法庭判決正誤探討,具有法律、政治、經(jīng)濟及國際關系的豐富含義。然而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與此案的價值卻極不相稱。

本書作者擬對羅案研究做點拾遺補闕與匡誤的工作,以重建事實的完整。正如作者所言:研究歷史陳案應效法“老吏斷獄”,熟悉律例,明辨是非,雖無可置辯的學術審斷結果很難達致,但縱或不能,心實向往。

精彩預覽

第一章 法政糾結:羅文干案告訴程序的合法性爭議

民國肇建之初,北京政府向奧地利銀行團借款,該銀行團通過在債券市場發(fā)行中國債券的方式募集資金計475萬英鎊,借與中國,其中231萬鎊被指定購買奧國軍艦及武備。合同執(zhí)行后,截至1915年底尚有到期應還本金123萬鎊未還,財政部于次年6月與奧銀團商訂展期合同。后因歐戰(zhàn)爆發(fā),中國對德、奧宣戰(zhàn),奧款本息停止支付,中國所購軍艦等亦未交貨。戰(zhàn)后持票人代表暨意、法兩國公使多次催促中方履行合同。財政總長羅文干遂與當事銀行接洽,以拋棄定金62萬鎊為前提,將前訂合同中的購貨合同取消,核結欠款總數(shù)577萬余鎊,于1922年11月14日簽訂期限十年的展期合同,是為奧款新展期合同。該展期合同簽訂后,華義銀行副經(jīng)理徐世一持證據(jù)揭發(fā)羅文干受賄等情。國會以國家利益嚴重受損,醞釀查辦,經(jīng)眾議院正、副議長吳景濂、張伯烈面見總統(tǒng)揭發(fā),總統(tǒng)令京師警備廳將羅逮捕,震驚朝野的“羅案”由是發(fā)生。羅案發(fā)生后,因保、洛軍閥出于各自利益的不同干預,羅文干曾兩度進出囹圄,但檢察廳最初做出不予起訴的處分決定。國務會議對此不滿,通過了教育總長彭允彝提出的“聲請再議案”,羅文干因此再入看守所并在檢廳續(xù)行偵查后以受賄及詐財圖害國家利益罪受到起訴。然而,由于復雜的內(nèi)政與外交因素交互作用,京師地方法院最終做出被告無罪的法庭判決。檢廳方面不服判決,曾提起上訴,但隨著政局變化,“最高問題”即總統(tǒng)選舉提上日程,直系內(nèi)部關系也因“反直三角同盟”逐漸形成而被迫修補,外交壓力也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檢廳宣布撤回上訴,羅案遂以原告敗訴從法律上宣告了結。

羅案因被告為現(xiàn)任財政總長又牽扯國務總理王寵惠,涉案金額高達數(shù)千萬元華幣,并史無前例地同時激起政潮、法潮和學潮,堪稱近代中國“級別”最高且最具影響的刑事案件之一。就內(nèi)涵而言,這一案件的復雜性超乎尋常想象,涉及聞見雜呈各說不一的事實甄別及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條款適用、合同執(zhí)行期間國際關系的變化、債權關系轉移后合同的有效性、合同執(zhí)行中的違約責任、借款還債中本金的變化與利息復利計算、戰(zhàn)爭賠款與借款沖抵的國際法依據(jù),以及國內(nèi)政局與外交形勢變化等多方面問題。

就連站在“好人政府”立場為被告辯護的胡適,也因顧慮問題過于復雜,除聲稱“相信”羅文干的“人格”不至受賄并情緒化地表示中國不應在借款問題上“賴債”外,不愿就其他犯罪指控發(fā)表意見。

就“價值”而言,羅案研究已遠遠超出被告罪與非罪的法庭判決正誤探討,具有法律、政治、經(jīng)濟及國際關系的豐富含義。然而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與此案的價值卻極不相稱。既有研究幾乎無一例外地將此案視為政治陷害,認為羅文干不過是保、洛之爭背景下國會與內(nèi)閣爭斗的犧牲品。作者從相關史料的閱讀中發(fā)現(xiàn)許多與既有言說不同的記錄,故擬對羅案研究做點拾遺補闕與匡誤的工作。為避免偏信之暗,確保事實重建的完整,作者將同時觀照原告與被告兩方面的陳述。不過鑒于既有研究中原告方近乎成為失語者(the voiceless),本書可能會對原告一方提供的證據(jù)與反證做較多舉證?,F(xiàn)代司法原則強調(diào)“疑罪從無”(no punishment in doubtful cases),在時過境遷之后研究歷史,應有理解甚至寬容當時當事人所為的歷史主義立場與胸襟(empathy),因而對已由法庭宣判無罪的被告,作者不免會有重新置人于有罪地步的忌諱,但就羅氏涉嫌的三項犯罪指控而言,盡管作者感情上更傾向于認同胡適“好人政府”成員的“人格”應不至有問題的辯護,卻也不能漠視顯見的歷史事實,輕信既有言說。

羅案初始階段的爭議并非圍繞實體問題展開,而是偏向技術路線的程序?qū)用?。被告方及主流的社會輿論均認為,羅案告訴及聲請再議程序嚴重違法,檢察機關最初亦曾做出不予起訴的處分決定。刑事案件檢審強調(diào)程序合法,其間存在龐德(Roscoe Pound)所言法律的“執(zhí)行正義”問題,并直接影響到案件的實體研判。按照民國刑事訴訟條例相關條款嚴格審視原告行為,盡管確存在一些程序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但總體而言,其告訴及聲請再議均被限制在法律范圍內(nèi),未嘗逾矩。北京律師公會的調(diào)查論證與法院的最終判決,從法理、現(xiàn)行法律及司法實踐角度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蔡元培等人對羅案告訴“程序違法”和對原告方干預“司法獨立”的嚴重抗議激起的大規(guī)模學潮、法潮,造成強大到幾乎不可拂逆的社會輿論,羅案檢審的法律生態(tài)為之改變,該案最終判決被告無罪,不能說與此無關。如果說,近代中國司法實踐中程序違法干擾實體判斷系一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羅案則可視為能夠證明這一現(xiàn)象的特殊案例,提示了案件當事人在捍衛(wèi)“司法獨立”原則的旗幟下對“獨立司法”實施逆向干擾的可能。這一復雜的歷史表現(xiàn)形態(tài)不僅平添了羅案的史學研究價值,也賦予該案法學及司法實踐研究的意義,啟發(fā)人們從通常未能設想到的方向思考。

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說:“由于人類弱點所產(chǎn)生的問題種類繁多,案件浩如瀚海,必長期刻苦鉆研者始能窺其堂奧。所以,社會上只能有少數(shù)人具有足夠的法律知識,可以成為合格的法官。”如果只依靠“常人的推理”或“社會的良心”,將會“湮沒法律職業(yè)的權威與尊嚴”。所言雖系針對從事法律職業(yè)者,但對研判歷史陳案的學人同樣適用。本書將盡力體現(xiàn)法史研究的“專業(yè)性”,避免“常人的推理”或依據(jù)“社會的良心”做出輕率判斷。研究歷史陳案應效法“老吏斷獄”,熟悉律例,明辨是非,雖無可置辯的學術審斷結果很難達致,但對作者而言,縱或不能,心實向往。

一、羅案告訴程序的合法性爭議

1922年12月10日,《努力周報》刊登了一篇署名Y.J.的文章,對羅案的告訴過程做了略帶文學色彩的述評,文曰:“大驚小怪的羅案,隨著政潮的起伏,漸已寂寂無聞了。現(xiàn)在羅案既已成了法律問題,在法庭未判決之先,我不愿多加批評揣測。不過羅案從發(fā)覺到今日,已經(jīng)歷三個階級:第一個階級說是羅文干受賄,兩個議長拉了一個銀行西崽,好像是探聽了什么內(nèi)亂罪非常犯似的,巴巴的跑到總統(tǒng)府去告密。這位總統(tǒng)也就如拿什么內(nèi)亂罪非常犯似的,立刻拿解訊辦。什么叫做法律,什么叫做程序,一切都可不顧,可憐只為受賄兩個字?!?p/>

文章提到的“兩個議長”即眾議院正、副議長吳景濂和張伯烈,所拉“銀行西崽”為華義銀行副經(jīng)理徐世一,他被認為是告發(fā)羅文干受賄之人。徐世一字亞幹,曾任第二屆國會議員,事發(fā)之后,即向銀行辭職。31922年11月19日下午吳、張謁見黎元洪時,黎曾傳徐某,詳問一切,徐答以若證據(jù)有一不實,甘受死罪。

黎遂傳警察總監(jiān)入府,手交密諭,命立拿羅文干,送交法庭。羅文干被捕引來此案是否程序合法的嚴重質(zhì)疑。在內(nèi)閣與議院聯(lián)席會議上,國務總理王寵惠指責總統(tǒng)羈押總長違法,要求按司法程序?qū)⒘_文干移送法院審理。11月20日,被視為王閣靠山的吳佩孚發(fā)出通電,斥責羅案辦理非法,稱“現(xiàn)行內(nèi)閣制度,照章俱由內(nèi)閣負責,羅總長及該司長等縱有違法事件,應提出閣議公決,經(jīng)國務員副署,解除官職,方能送交法庭,若如聶統(tǒng)領、薛總監(jiān)來電所云,似屬不成事體,殊蹈違法之嫌,非所以保持威信昭示國人也”。梁啟超、蔡元培對黎元洪下令逮捕羅文干也曾做出“不合法律手續(xù)”,“令人詫異”的表態(tài)。

各方抗議捕羅,依據(jù)是《臨時約法》中總統(tǒng)頒令須由國務員副署及國務員瀆職應由國會彈劾的規(guī)定。因約法系憲法性文件,高一涵乃指責總統(tǒng)議長行為“違憲”,顧維鈞面見黎元洪時亦明確表示,“根據(jù)憲法”,內(nèi)閣是向總統(tǒng)負責的,“怎能不和政府總理或司法總長打個招呼就逮捕閣員呢?所以,我來覲見總統(tǒng)就是為了弄清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事,誰下令逮捕羅博士的,以便確定責任問題”。

對于羅案處置“程序違法”,許寶蘅的意見最具代表性。羅案發(fā)生翌日(11月19日),他在日記中寫道:

此事之謬誤,真可嘆恨。吳、張若以議會資格,當提出彈劾,若以人民資格,當向法庭起訴,何能以議長名義強迫元首橫行逮捕?此一謬也??偨y(tǒng)命令非國務總理署名不生效力,既不拒絕張、吳違法之請求,又單獨行使總統(tǒng)之職權,此二謬也。聶、薛以總統(tǒng)手諭請示總

理,乃不有正當之處決,但肆怒罵,以致聶、薛無可如何,但依總統(tǒng)之使令,以行違法之逮捕,此三謬也?!?p/>

至于羅之得受回扣,應否借款,乃另一問題,不能并為一談也。

對于各方指責,黎元洪曾通電辯解,稱羅文干等簽署奧款展期合同,涉嫌受賄及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國會正、副議長持公函要求查辦,有證人出面作證,嫌疑人又有“遠飏”之可能,遂依兩議長所請,面諭薛總監(jiān)等據(jù)院印公函,將其傳送法庭。至于羅等以現(xiàn)任總長身份,未解職而先送法庭,雖無現(xiàn)行法依據(jù),但成例甚多,所為不過援例而已,與現(xiàn)行法制并無不合。

黎氏所說“成例”很明顯為被告及其辯護方忽略了。由各國法學家草擬的《調(diào)查法權委員會報告書》指出:民國以來國家制定了約法及各種法律制度,但“中國法律實際上雖僅以大總統(tǒng)命令及部令為根據(jù),而其適用于各法院絲毫不成問題。蓋自法律之眼光觀之,僅屬條例之性質(zhì)者而各法院已認為均有法律之效力,但制定各該條例之機關,如大總統(tǒng)及司法部得隨時變更或廢止之”。報告書雖旨在指陳中國法律制度的缺陷,卻也道出了總統(tǒng)命令“適用于各法院”這一通行慣例。因而由總統(tǒng)下令將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羅文干等人送交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應該沒有大的法律問題。

至于總統(tǒng)下令逮捕羅文干未經(jīng)國務員副署這一看似與《臨時約法》規(guī)定相左的做法,原告方也做出了解釋。黎元洪說:“現(xiàn)行法例,凡嫌疑事件,關系本身者,應行回避,被告既系閣員,似無再交閣議之理,法律既無此規(guī)定,事實猶恐其扶同?!眹鴷矫嬉嘈Q,在王寵惠、高恩洪、顧維鈞等內(nèi)閣成員已成連帶被告的情況下,要經(jīng)其副署再查辦犯罪嫌疑人幾乎不可能。民國刑事訴訟法有相關的回避限制,可以用作無須副署的法律解釋。針對不對羅文干提出“彈劾”而采取“查辦”的違法質(zhì)疑,國會方面也做了回應,聲稱彈劾是針對國務員的懲處措施,羅文干任總長僅系署理,未經(jīng)國會同意,算不上國務員,故作一般官吏違法,

以“查辦”處置。這樣的解釋,雖不為被告方接受,卻也能找到現(xiàn)行制度的依據(jù)。由于總統(tǒng)下令逮捕羅文干被認為是受吳景濂、張伯烈“脅迫”,故吳、張持國會印信告發(fā)嫌疑人是否合法亦備受關注。在此問題上,梁啟超的意見最有分量。梁氏在羅案發(fā)生后一直未對羅是否犯罪表態(tài),卻對羅案處置的程序合法性提出質(zhì)疑,認為羅文干是否犯罪須等法庭調(diào)查后才能證明,但目前已證明犯罪的至少有三人:“首犯”為吳景濂、張伯烈,罪名為以私人資格盜用眾議院印信,假借議長名義威逼行政機關亂拿人,及抗拒法庭傳票不肯到案。

“共犯”為黎元洪,罪名為“聽了兩個私人的教唆,用私人資格亂發(fā)命令拿人”。梁啟超指出,此三人犯的是“眾目昭彰的現(xiàn)行罪”。

梁氏不愧曾擔任司法總長,深通法律,且不說所斷黎元洪為“共犯”是否確當,他能一眼看出吳、張以國會名義告發(fā)羅文干程序違法,目力就非同一般。吳、張二人未經(jīng)院議便攜帶院印,以眾議院名義要求總統(tǒng)拿辦羅文干,其行為逾越法律范圍,應無可質(zhì)疑。

鑒于吳、張“冒用”眾院名義要求總統(tǒng)捕羅違法,要求懲處的呼聲不斷。對吳、張不利的是,不僅各界責其違法者甚多,就連國會內(nèi)部,也有呼吁懲處者。11月22日,眾議院在通過查辦羅文干案及宣布奧款合同無效案時,提出并討論了懲戒吳、張案,謂二人未經(jīng)院議,擅用眾院印信,違背院法(眾議院法規(guī)),應援院法第21條懲戒。議案由議員許峭嵩提出,至少130人附議。

吳宗慈發(fā)言稱:“吳景濂等檢舉羅文干喪權辱國,不經(jīng)院議通過,雖系出以公心,為國盡力,但擅用院印之惡例不可開,提議懲戒,要求吳等當場謝罪?!本瓦B張伯烈事后亦表示與吳一起面見總統(tǒng)告發(fā)羅,“事前既毫無聞知,臨事亦過嫌迫促”,以致“急遽掩捕,掀動政潮”,表示愿意向國人道歉??梢妳恰埶鶠檫`法,應無爭議。

不過吳、張違反的只是“院法”而非刑事訴訟法,不能視為羅案告訴程序違法。且即便是違反院法,也只關乎程序,眾議院幾天后高票通過查辦羅文干議案(詳后),可視為對正、副議長告發(fā)羅文干一案合法性的追認。就票傳事件而言,吳、張拒絕到庭,雖被輿論指為蔑視法庭,卻未嘗沒有法律依據(jù)。所謂檢察機關傳票,實際上是由王閣命令京師地檢廳發(fā)出,這種被國會視為內(nèi)含諸多“共案犯”的內(nèi)閣指令檢廳發(fā)出的傳票,本身就存在合法性疑問。故傳票發(fā)出后很快激怒國會議員,以為議長、議員在法律上有不受拘提之保障,即便有違程序,僅違反“院法”,并非犯罪,其對羅案的檢舉,系代表眾議院機關(事后眾議院近乎全體一致通過查辦羅文干案,可視為追認),票傳議長等同侮辱國會。于是議員群至總統(tǒng)府理論,阻止下發(fā)國務院草擬的命令。黎元洪得知利害關系后,亦不愿頒令。不僅如此,議員還要求傳司法次長石志泉接受詢問,石到府后承認票傳議長系“地檢廳錯誤”,表示“傳票當然取消”,喧囂一時的票傳議長事件,方告結束。

票傳議長事件平息后,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即羅案有無合法告訴人的爭議浮出水面。人所共知,羅案系由吳景濂、張伯烈引發(fā),出乎意料的是,吳卻不承認自己是“告發(fā)人”,也不愿自居“告訴人”地位。他公開表示:對于羅案,“無論其請何高明律師,如查實羅文干無罪者,吾甘坐槍斃,但吾不承認為告發(fā)人”。吳氏所言引出高一涵對告訴人資格的主張。11月26日,高氏在《努力周報》上發(fā)表《國法何在》一文,論及羅案。認為依據(jù)刑事訴訟律第261條,檢察官開始偵查及實施對嫌疑人的處分須有四個原因:1.由被害人告訴;2.由第三者告發(fā);3.由犯罪人自首;4.由檢察官直接聞見。高一涵認為,羅文干被送檢廳既無人告訴,吳景濂、張伯烈也不承認為告發(fā)人,羅文干又未自首,檢察官亦未直接聞見,依照法律,“無因而至”的案件應拒絕受理,無原告的“被告”不能收押,檢廳受理羅案,顯系違法。

高一涵提出的問題使羅案原告方陷入尷尬。為擺脫窘境,眾議員馬驤對“告訴人”做了解釋,認為凡涉及損害國家利益的案件,“全國四萬萬人”與“全國行政最高機關之國務院”,均有告訴人之資格。國會議員“既系全國人民之代表,當然可以為告訴人”。

羅案發(fā)生后,亦有人在《申報》發(fā)文,提出羅系由吳、張交給總統(tǒng)處置,應由“國會當原告”的主張。1以國會議員充當“告訴人”的主張雖本于“主權在民”理念,有其合理性,卻未必有現(xiàn)行法依據(jù),故馬驤等人的主張甫提出,就遭到同為國會議員的郭同的質(zhì)疑。

在此情況下,眾議員陳則民以個人名義,向京師地檢廳遞交訴狀,請求偵查起訴。訴狀詳列羅文干觸犯刑律的事實,指出羅不能不負處理公務圖利第三人損害國家財產(chǎn)之責任,故依據(jù)現(xiàn)行刑律及現(xiàn)行刑訴條例,具狀告發(fā),請檢察廳票傳被告,迅付偵查,提起公訴。羅案檢察官胡寶麟分析說,陳則民這樣做,是根據(jù)《六法全書》刑事訴訟條例規(guī)定,即檢察官若不起訴或無告訴人,告發(fā)人有聲請再議之權。羅案告訴人不明,陳則民告發(fā),是準備萬一檢廳不起訴,即可以告發(fā)人資格,聲請再議,做為預留地步。

然而陳氏的“個人”身份又豈夠資格擔當“國家受害”的告發(fā)人?其主張不為檢廳接受,洵屬必然。對原告不利的是,不僅羅案告訴方?jīng)]有被認可的合法告訴人,就連被視為偏袒被告的京師地審廳,其認定的告訴人(總統(tǒng)黎元洪)也不被承認。周一粟曾著文討論京師地方審判廳受理羅案,認為羅案有“告發(fā)人”而無“告訴人”,黎元洪充其量只是“告發(fā)人”而已,故檢廳受理,明顯違法。此亦不是,彼亦不是,有關羅案有無合法告訴人的爭論陷入僵局。

從羅案告訴及檢廳受理之初的情況看,程序違法應是客觀事實。首先,作為一樁刑事罪案,羅案初始階段沒有明確的告訴人,對于連告訴人都尚不明確的案件,檢察機關受理并實施偵查、做出免予起訴處分的法律依據(jù)何在,顯然存在疑問。其次,吳、張持國會印信告發(fā)羅文干涉嫌違反國會法規(guī),但檢方受王閣指揮票傳國會議長的行為亦屬違法,畢竟議員具有刑事“豁免權”??梢娋统绦蚨裕_案違法行為的主體不僅涉及告訴一方,也涉及檢察機關。至于黎元洪能否下令逮捕現(xiàn)任總長,因羅并未取得國會同意這一國務員的法定資格,以當事人持證據(jù)揭發(fā)且事關重大國家利益并有先例可循為前提,黎元洪所為并不違法,吳、張濫用國會印信的責任,不應由黎承擔。

不過羅案的程序違法遠沒有人們強調(diào)的那么嚴重。就性質(zhì)而言,羅案告訴方的問題基本屬于告訴程序上的“技術性違法”,社會輿論對處置羅案“踐踏約法”、“蹂躪人權”的抗議,以及各界對國會“查辦”而非“彈劾”羅文干,總統(tǒng)逮捕羅文干的命令未經(jīng)國務員副署這類應定義為“憲法性侵權違法”的指控,在羅案告訴與檢察的初始階段基本無法坐實,有些指控則系出于對《臨時約法》理解的偏頗(如將未經(jīng)國會同意的內(nèi)閣總長視為“國務員”)。羅案告訴階段相關爭議中真正被擊中要害的是案件有無告訴人的問題,這一爭議如此激烈,以致直到內(nèi)閣更迭,王寵惠內(nèi)閣在經(jīng)歷汪大燮內(nèi)閣短暫過渡后為張紹曾內(nèi)閣取代,仍未能平息。

然而,隨著新內(nèi)閣“聲請再議”羅案引發(fā)的更大爭議,人們對羅案所涉問題的關注明顯轉向。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

色香色欲天天天综合无码专区,久综合东京热精品视频,欧美黄色一级视频久久免费,天堂AV天堂资源网 免费国产无遮挡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