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期間,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在歐洲大肆焚書,義憤填膺的美國圖書管理員聞訊,組織了“勝利圖書運動”,募集了兩千萬本精裝書,送往國內(nèi)外軍事機構。然而,圖書數(shù)量、種類遠遠不能滿足士兵的需求,而笨重的精裝書也難以在戰(zhàn)場上攜帶。為此,美國圖書協(xié)會與美軍展開了一個非比尋常的“軍供版圖書”項目:為參戰(zhàn)美軍提供小巧、輕便的特制平裝書。至二戰(zhàn)結束,1200種不同主題,覆蓋各個閱讀領域,共計1.2億本軍供版圖書為士兵帶來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與絕無僅有的閱讀體驗。在諾曼底登陸的等待過程中、在太平洋地獄般的戰(zhàn)壕里、在醫(yī)院、在飛行著的轟炸機上……士兵們都在讀軍供版圖書,并給作家寄去洋洋灑灑的讀后感,而很多作家都會認真回復每一封來信。《了不起的蓋茨比》火了起來,《布魯克林有棵樹》的作者貝蒂•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軍供版圖書不但幫助美國贏得了戰(zhàn)爭,讓一批作者成了暢銷書作家,推動了出版行業(yè)平裝書革命,使閱讀習慣從知識分子擴展至整個民族,創(chuàng)造了新一代民主的讀者,而且?guī)椭鷼W洲出版業(yè)浴火重生。本書為歷史愛好者與愛書之人講述了一段激動人心的二戰(zhàn)奇聞。
[美]莫里•古皮提爾•曼寧(Molly Guptill Manning),身兼作者、律師雙職,著述頗豐,著有《以法蓮市場的神話》(THE MYTH OF EPHRAIM TUTT等,作品多見于《哥倫比亞法律和藝術》(THE COLUMBIA JOURNAL OF LAW AND THE ARTS)等諸多高端刊物之中。
第一章 鳳凰再生
1938年,納粹查禁18類圖書,包含4175本書,565位作家的所有著作。這些作家大部分為猶太籍,包括卡爾·馬克思、厄普頓·辛克萊、杰克·倫敦、亨利?!ぢ?、海倫·凱勒、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托馬斯·曼和亞瑟·施尼茨勒等。
第二章 價值85美元的衣服,睡衣除外
1940年10月,大約有1650萬美國人陸續(xù)應征入伍,美軍物資、裝備的極度短缺大大影響了士氣。為士兵提供圖書,成為美軍維持士氣的戰(zhàn)略性舉措。
第三章 發(fā)起勝利圖書運動
1942年,僅兩個月,勝利圖書運動便募集到了400萬冊圖書,另有150萬冊因為體積龐大、笨重、不方便士兵攜帶而遭拒收。獲取大量的平裝書成為當務之急。
第四章 思想戰(zhàn)爭中的新武器
戰(zhàn)爭的硝煙不僅彌漫海陸空,而且延伸到思想界。這場戰(zhàn)爭中殺傷力最大的單一武器不是飛機、大炮和坦克,而是《我的奮斗》。這場戰(zhàn)爭中,圖書便是武器。
第五章 隨手抓起一本書,喬,繼續(xù)
士兵排起長隊,等著分發(fā)圖書,根本沒有時間看書名,隨手抓起一本書就走。每個人都因為這些圖書而心存感激。2000萬冊圖書完全不夠派發(fā)。
第六章膽量、勇氣以及超常的魄力
1944年5月30日,艾森豪威爾將軍正式實施諾曼底登陸計劃。對許多人而言,圖書成了緩解緊張情緒的唯一東西。
第七章 荒漠甘霖
對士兵而言,軍供版圖書如同荒漠中的甘霖。當圖書送到的時候,他們會如饑似渴地一哄而上,搶一本收藏起來,帶著參加戰(zhàn)斗。
第八章 審查制度和羅斯福的第四個總統(tǒng)任期
1944年11月,羅斯福以大約300萬選票的微弱優(yōu)勢,開始第四個任期的總統(tǒng)生涯。美軍士兵給他投的3400萬張選票,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第九章 德國投降與被棄的荒島
1945年5月8日,杜魯門總統(tǒng)宣布德國正式投降,但是提醒人民,戰(zhàn)爭只取得了一半的勝利。在西方重獲自由的同時,東方依然處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
第十章 終獲和平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蘇里號戰(zhàn)列艦上簽署了正式投降書。美國政府產(chǎn)生一個更富靈感的創(chuàng)意,就是利用圖書幫助老兵重新開始他們的國內(nèi)生活。
第十一章該死的平均分提高者
二戰(zhàn)期間,納粹瘋狂焚毀圖書約1億冊,美國政府給士兵分發(fā)了1.23億冊軍供版圖書,美軍收到的圖書數(shù)量超過了希特勒所焚毀的圖書數(shù)量。
后記
致謝
附錄一 遭納粹查禁的作家名錄
附錄二 軍供版圖書總目
譯后記
“你是否有過心煩意亂的時候,以至很想找個人傾訴,想坐下來安靜地把它寫出來?”一名水兵在寫給作家貝蒂·史密斯的信中吐露心聲,“這便是我此刻的感受?!?p/>
“你知道,我20歲……但是我感覺自己已經(jīng)40歲了。在海外的兩年戰(zhàn)爭生涯中,我經(jīng)歷了地獄般的日子……我只是想讓你明白,盡管我年紀輕輕,卻見識過那么多苦難?!?p/>
當這名水兵寫這封信的時候,瘧疾正蹂躪著他的身體,他被迫臥床休息。他相信,正是那場疾病救了他的命。在船上醫(yī)務室臥病期間,他得到一本史密斯的書——《布魯克林有棵樹》,軍隊專供版(Armed Services Edition,以下簡稱“軍供版”)?!拔乙呀?jīng)讀了兩遍,現(xiàn)在正從中間開始讀,”在信中他說道,“每次讀這本書,都比上一次有更深的感受。”
“我第一次在齊膝深的沼澤地里掙扎前行……抬著一副擔架,戰(zhàn)友寶貴的鮮血從擔架上一滴滴地漏下,他的生命正在流失,我對此卻無能為力。我非常難過,對世界充滿憤怒,覺得自己不可能再愛上任何事和任何人?!边@名水兵寫道。在經(jīng)歷了那場戰(zhàn)爭后,“懷著一顆死了的心……麻木的心”,水兵認為自己已經(jīng)喪失了心靈的感受力。
在閱讀《布魯克林有棵樹》時,他的內(nèi)心重新泛起波瀾?!拔覠o法解釋自己的情緒反應,只知道它發(fā)生了,我的心被翻轉過來,重新煥發(fā)了活力。信心的浪潮,洶涌而來,將我席卷?,F(xiàn)在,我感覺或許經(jīng)過一番努力,我還是能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機會的。我永遠無法向你解釋清楚,你的書對我有多重要,我的心里充滿著怎樣的感激和愛。”這本書給他帶來歡笑與喜樂,也帶來感動的淚水。這名水兵說,盡管“對一個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錚錚男兒來說,為了一部小說而哭哭啼啼,做出這么‘娘兒們’的事,是很少見的……對此,我不覺得羞愧”。這樣的眼淚證明,他還是個正常人。
“今天晚上我沒法入睡,”最后他說道,“除非我向作家袒露心聲,因為她使我的靈魂獲得了重生。”
二戰(zhàn)中的美國軍隊基本上由平民軍人組成——直到珍珠港襲擊事件發(fā)生前,人們對參戰(zhàn)毫無概念。很多人志愿參軍,其他人則選拔而來,這些對戰(zhàn)爭毫無準備的人們,面臨著倉促草率的訓練、極其簡陋的裝備、沒日沒夜的行軍以及一大堆煩惱和恐懼。他們在戰(zhàn)場經(jīng)歷了各種慘狀以及某些超乎想象的暴力、毀滅的場面,沒有任何一種訓練能夠讓他們從容應對這些狀況,醫(yī)院治療的人越來越多,這種醫(yī)院遍布世界各地。周圍發(fā)生的一切不斷提醒士兵們,死神近在咫尺。正如一位士兵所說:“早上跟你一起進餐的人,晚飯時可能已被埋葬?!痹诋敃r,這種慘況比比皆是。
這場戰(zhàn)爭給參戰(zhàn)者的身心帶來巨大的創(chuàng)傷。步兵艱難地趟過漫無邊際的沼澤地,在狙擊手的火力下緩慢前行,在灌滿雨水的“舒適”掩體入睡——遠處不時傳來迫擊炮呼嘯的“催眠曲”,耳邊還鳴響著各種昆蟲的飛舞聲。他們滿身泥土,看著又濕又臟,表情惴惴不安,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他們冒著嚴寒酷暑行軍、戰(zhàn)斗,隨時面對著瘧疾、斑疹、傷寒等傳染病的威脅,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他們叫自己“該死的步兵”。
空軍也好不到哪里去。B-17航空堡壘、B-24解放者、B-25米切爾、B-26掠奪者以及B-29超級堡壘等轟炸機上的飛行人員,面臨著一系列危險:在飛機平穩(wěn)飛行時,高射炮可能射穿機身,留下累累彈痕;陷入突如其來的空戰(zhàn);眼睜睜看著戰(zhàn)友中途受傷而痛苦不堪甚至死亡。在沒有暖氣的飛機上長途飛行時,他們?nèi)淌苤愣纫韵碌膰篮闹兊锰弁措y忍,直到麻木。待他們安全返航,正準備松一口氣時,卻往往傳來戰(zhàn)友未能返航的噩耗。當時有許多飛機墜毀,有的因耗盡燃油,有的在平地就失事撞毀。B-24和B-26轟炸機,因此而獲得“空中棺材”和“寡婦制造者”的綽號。
海軍也有他們自己的問題。在茫茫大海航行,從閃閃發(fā)光的船上觀察世界各地,士兵們最初的激動,很快就因成年累月地與世隔絕而冷卻下來。“孤獨”與“厭煩”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同時,敵方潛艇無時不在的威脅,或者敵機逐漸接近的聲音,甚至是最勇敢的水兵也會驚慌失措。在公海上巡洋艦或驅(qū)逐艦無處藏身。當襲擊的“音樂”響起,它們就像打靶場里的鴨子任人宰割。
戰(zhàn)火中的日子難熬,壓力令人窒息,回家的夢想經(jīng)常成為泡影。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恐怖的戰(zhàn)爭中任何能讓人稍感安慰的東西,都彌足珍貴。撲克游戲、游戲拼圖、音樂以及偶爾舉辦的體育競賽,幫助人們度過那些等待行動或入睡前的時光。然而,書信來往常常毫無規(guī)律,令人沮喪——有時候要長達四五個月才能到達;經(jīng)過一整天的訓練或戰(zhàn)斗,游戲并非總能令士兵的精神振奮。為避免士氣低落,軍隊還需要一些切實可行的娛樂方式,以便使人們暫時逃避戰(zhàn)爭的苦痛。
軍供版圖書的故事令人難忘——這是一種便攜式、易獲取、流傳廣的平裝書,比如《布魯克林有棵樹》,它讓一位年輕的水兵如此感動,居然給作家貝蒂·史密斯寫信傾訴。軍供版圖書無處不在:戰(zhàn)士們排隊打飯、等待理發(fā)時,受敵軍炮火壓制躲在掩體里時,等待執(zhí)行一項沒有危險的飛行任務時,都在閱讀這種版本的圖書。它們?nèi)绱舜笫軞g迎,一位水兵評論道:“如果有人的褲子后袋沒有鼓起來,那是因為他沒有穿制服?!痹谒星熬€,軍供版都是士兵所能得到的可靠的消遣讀物。無論何時,只要士兵愿意,它就是解除焦慮的靈丹妙藥,能夠減輕軍旅生涯的厭煩感,帶來一點笑聲、一絲靈感或一線希望。每當這個時候,他只需打開一本軍供版圖書,讀一讀其中的文字,這本書就會把他帶向另一個世界。不管圖書多么陳舊,士兵們嚴格遵守著互換圖書的紀律。有時圖書可能被弄臟了,有些頁碼被扯掉或脫落了,但這本書還在繼續(xù)流通。正如一位水兵所說的,“把書扔進垃圾桶(的行為),就像毆打你的祖母一樣令人難以容忍”。
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和消遣。在反擊阿道夫·希特勒的“意識形態(tài)之戰(zhàn)”時,圖書也是最為重要的武器。納粹德國不但想控制人民的身體、侵占別國的領土,還試圖控制人民的信仰。從1933年德國政府實施的焚書行動,到遍及歐洲的納粹占領國圖書館“大清洗”,“非德意志”讀物一度瀕臨滅絕。圖書銷毀的規(guī)模之大,令人印象深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歐戰(zhàn)勝利紀念日(1945年5月8日),人們估計,德國在歐洲銷毀了1億冊圖書。
軍供版圖書的故事幾乎未被披露過。它是一項驚心動魄的成就。美國政府為軍人免費提供了超過1.2億冊圖書,以確保美國的戰(zhàn)士獲得精神方面的裝備,帶著圖書上戰(zhàn)場。
美國士兵衣兜里揣著圖書,向諾曼底海岸發(fā)起猛攻,朝萊茵河挺進,解放了歐洲;他們從太平洋的一個死亡之島跳到另一個死亡之島,從澳大利亞的海岸進攻到日本的后方。有些人讀書是為了記住他們離開了的家鄉(xiāng),有些人則是為了暫時忘記周身所處的地獄般的環(huán)境。圖書激發(fā)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原本疲倦的心驟然振奮。正如那封寫給貝蒂·史密斯的信所說,圖書既有安慰人的力量,又讓人對未來充滿新的希望;當人們無處逃避的時候,圖書可以成為暫時的避難所。對于美國的許多戰(zhàn)士而言,圖書是他們最重要的武器。
二戰(zhàn)結束后,觸手可得的大眾平裝書,與《退伍軍人權利法》一起,促成了“文化中產(chǎn)階級”的形成,使閱讀擴散到更為廣泛和民主化的群體。戰(zhàn)時圖書項目讓《了不起的蓋茨比》步入經(jīng)典行列,使許多作者與成千上萬的士兵成為筆友,觸動了千百萬男女讀者的心。
筆像劍一樣威猛,這便是本書的故事。
“引人入勝……為我們審視戰(zhàn)爭的磨難和書籍的力量提供了一個新穎獨到的視角?!?p/>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令人振奮……趣味盎然……曼寧那令人賞心悅目的敘述將會使讀者對那個看似遙遠的時代產(chǎn)生懷舊之情,那時候書籍備受尊崇。”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行文如流水,研究細致入微,在依托第一手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此書將二戰(zhàn)文化中不為人們所熟知的部分依數(shù)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栩栩如生。最終裁定:此書可讀性強,妙趣橫生,對任何圖書收藏家和喜歡聽戰(zhàn)爭大后方故事的歷史愛好者而言,都是一部完美之作?!? ——《圖書館評論》(Library Journal)
“無論你是否愛讀書,都將被這個完美無瑕的故事打動。曼寧不僅為我們照亮了二戰(zhàn)歷史中那些鮮為人知、布滿塵埃的灰暗角落,也提醒現(xiàn)今在電視、電影等娛樂信息爆炸的數(shù)碼時代里生活的我們,文學曾經(jīng)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且強有力的角色。等級:A?!?p/>
——《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曼寧對這種看似乏味的戰(zhàn)爭類小說的把握和描繪可謂精彩紛呈、美輪美奐;這本書也可看作一部解釋現(xiàn)代美國的文化歷史之書。”
——今日美國網(wǎng)(USA Today)
獻給所有愛書、捍衛(wèi)自由之人
戰(zhàn)火終將熄滅,而圖書永存
首次揭秘美國二戰(zhàn)軍供版圖書內(nèi)幕
一段圖書與戰(zhàn)爭的動人往事
一個文化軟實力的最佳詮釋
一場沒有硝煙的平裝書革命
遭納粹查禁的作家名錄
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沃爾特·拉特瑙
Walter Rathenau
埃米爾·左拉
mile Zola
托馬斯·曼
Thomas Mann
邁克爾·戈爾德
Michael Gold
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
利翁·福伊希特萬格
Lion Feuchtwanger
阿爾圖爾·施尼茨勒
Arthur Schnitzler
海因里?!ずD?p/>
Heinrich Heine
埃米爾·王德威爾得
Emile Vandervelde
列夫·托洛茨基
Leon Trotsky
卡爾·馬克思
Karl Marx
恩斯特·托勒爾
Ernst Toller
亨利·巴比塞
Henri Barbusse
喬治·杜阿梅爾
Georges Duhamel
大衛(wèi)·勞合·喬治
David Lloyd George
阿爾弗雷德·德布林
Alfred Dblin
華特·哈森克萊佛
Walter Hasenclever
阿爾弗雷德·希羅考爾
Alfred Schirokauer
約翰·多斯·帕索斯
John Dos Passos
H.R.尼克波克
H. R. Knickerbocker
內(nèi)維爾·漢德遜
Nevile Henderson
亞瑟·艾呂賽
Arthur Eloesser
約瑟夫·卡列尼科
Joseph Kallinikow
路德維?!だ锥?p/>
Ludwig Renn
庫爾特·圖霍夫斯基
Kurt Tucholsky
優(yōu)塞福·羅特
Joseph Roth
埃里?!っ姿_姆
Erich Mühsam
卡爾·愛因斯坦
Carl Einstein
魯?shù)婪颉W登
Rudolf Olden
亞瑟·豪利徹爾
Arthur Holitscher
萊昂哈德·弗蘭克
Leonhard Frank
阿爾布雷希特·舍費爾
Albrecht Schaeffer
赫爾曼·布洛赫
Hermann Broch
艾麗卡·曼
Erika Mann
布魯諾·弗蘭克
Bruno Frank
魯?shù)婪颉とR昂哈德
Rudolf Leonhard
阿爾弗雷德·諾伊曼
Alfred Neumann
喬治·伯恩哈特
Georg Bernhard
恩斯特·布洛赫
Ernst Bloch
庫爾特·克爾斯滕
Kurt Kersten
博多·烏澤
Bodo Uhse
亞當·斯卡雷爾
Adam Scharrer
安妮特·科爾伯
Annette Kolb
埃利希·魏納特
Erich Weinert
喬治·赫爾曼
Georg Hermann
馬麗亞·萊特納
Maria Leitner
弗朗茨·魏斯科普夫
Franz Weiskopf
馬克斯·拉斐爾
Max Raphal
布魯·弗賴
Bruno Frei
保羅·捷克
Paul Zech
海因茨·波爾
Heinz Pol
馬克斯·奧斯本
Max Osborn
西格麗德·溫塞特
Sigrid Undset
弗朗茨·爾弗
Franz Werfelt
奧古斯特·倍倍爾
August Bebel
吉娜·卡烏斯
Gina Kaus
卡雷爾·恰佩克
KarelCapek
奧托·斯特拉瑟
Otto Strasser
H.G.威爾斯
H. G. Wells
馬克西姆·高爾基
Maxim Gorki
阿爾弗雷德·凱爾
Alfred Kerr
亨利?!ぢ?p/>
Heinrich Mann
斯蒂芬·茨威格
Stephen Zweig
C.G.榮格
C. G. Jung
雅各布·瓦塞爾曼
Jakob Wassermann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阿諾德·茨威格
Arnold Zweig
西奧多·德萊塞
Theodore Dreiser
約翰·甘瑟
John Gunther
G.K.切斯特頓
G. K. Chesterton
阿爾伯特·艾倫斯坦
Albert Ehrenstein
海恩里希·愛德華·雅各布
Heinrich Eduard Jacob
歐內(nèi)斯特·奧特瓦爾特
Ernest Ottwalt
厄普頓·辛克萊
Upton Sinclair
約翰·里德
John Reed
馬克斯·勃羅德
Max Brod
雅羅斯拉夫·哈謝克
Jaroslav Haek
理查德·貝爾-霍夫曼
Richard Beer-Hofmann
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
Anatoly Lunacharsky
卡爾·褚比克
Karl Tschuppik
維爾納·黑格曼
Werner Hegemann
弗朗茲·亨塞爾
Franz Hessel
瓦爾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羅伯特·穆齊爾
Robert Musil
安娜·西格斯
Anna Seghers
卡爾·楚克邁爾
Carl Zuckmayer
阿爾弗雷德·波爾加
Alfred Polgar
亞瑟·凱斯特勒
Arthur Koestler
克勞斯·曼
Klaus Mann
阿爾弗雷德·沃爾芬斯泰因
Alfred Wolfenstein
馬丁·貢佩爾特
Martin Gumpert
威利·布雷德爾
Willi Bredel
O.M.格拉夫
O. M. Graf
尤利烏斯·哈伊
Julius Hay
弗里茨·布魯戈爾
Fritz Brügel
漢斯·薩爾
Hans Sahl
喬治·凱澤
Georg Kaiser
弗朗茨·布萊
Franz Blei
利奧·拉尼亞
Leo Lania
古斯塔夫·雷格勒
Gustav Regler
威廉·赫爾佐格
Wilhelm Herzog
卡爾·施臺恩海姆
Carl Sternheim
保羅·田立克
Paul Tillich
卡琳·米凱利斯
Karin Michalis
儒勒·羅曼
Jules Romains
吉納維芙·塔布依
Geneviève Tabouis
羅曼·羅蘭
Romain Rolland
讓-雅克·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康拉德·海登
Konrad Heiden
肖洛姆·阿施
Sholem Asch
伏爾泰
Voltaire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杰克·倫敦
Jack London
本尼迪克特·斯賓諾莎
Benedict Spinoza
伊尼亞齊奧·西洛內(nèi)
Ignazio Silone
埃米爾·路德維希
Emil Ludwig
埃里?!が旣悂啞だ遵R克
Erich Maria Remarque
安德烈·馬爾羅
André Malraux
路易斯·費希爾
Louis Fischer
貝爾托·布萊希特
Bertolt Brecht
埃貢·基希
Egon Kisch
西奧多·普列維爾
Theodore Plievier
路易·阿拉貢
Louis Aragon
維吉·鮑姆
Vicki Baum
溫斯頓·丘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伊利亞·愛倫堡
Ilya Ehrenburg
庫爾特·品圖斯
Kurt Pinthus
保羅·萊維
Paul Levy
奧托·鮑威爾
Otto Bauer
卡爾·馮·奧西茨基
Carl von Ossietzky
特奧多爾·萊辛
Theodor Lessing
恩斯特·魏斯
Ernst Weiss
熱內(nèi)·席克勒
René Schickele
赫穆特·馮·戈拉奇
Helmut von Gerlach
阿爾方斯·戈爾德施密特
Alfons Goldschmidt
弗里茨·馮·翁魯
Fritz von Unruh
保羅·斯特凡
Paul Stefan
沃爾特·梅林
Walter Mehring
巴爾德·奧登
Balder Olden
漢斯·西姆森
Hans Siemsen
特奧多爾·沃爾夫
Theodor Wolff
約翰內(nèi)斯·R·比徹
Johannes R. Becher
保羅·韋斯泰姆
Paul Westheim
漢斯·馬爾希維查
Hans Marchwitza
阿爾弗雷德·坎托洛維奇
Alfred Kantorowicz
弗里德里?!の譅柗?p/>
Friedrich Wolf
瑪麗亞·格雷特
Maria Gleit
亞歷山大·羅達·羅達
Alexander Roda Roda
赫爾米尼亞·祖爾·米倫
Hermynia Zur Mühlen
馬克斯·威納爾
Max Werner
斐迪南德·布魯克納
Ferdinand Bruckner
維蘭德·赫茨菲爾德
Wieland Herzfelde
馬丁·安德遜·尼克索
Martin Andersen Nex
安德烈·莫洛亞
André Maurois
亨利·德·克里斯
Henri de Kérillis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