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歷史文獻1941—1949》有言:“今天中國正站在十字路頭,我們看得見勝利,又看得見崩潰;看得見復興,又看得見衰落;看得見生長,又看得見毀滅;看得見光明,又看得見黑暗?!覀?,中國民主同盟,今天愿大聲疾呼,喚醒國人,舍棄險惡的道路,爭取光明的道路?!?p/>
也許永遠都回不到完全的歷史現(xiàn)場,卻不妨盡可能離它近一點。
一群“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中國知識分子,本性并不熱衷政治,大多素以教育興國、文化傳承、鄉(xiāng)村改造、扶助弱民為安心立命之地。無奈國運艱危,民生離亂,烽火連天,沒有安放書桌的地方。他們走出書齋,抱團成勢,組建“統(tǒng)一建國同志會”,繼而改組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不靠武裝、不圖政權(quán)、不占地盤,只憑文化和思想力量參與中國政治,活躍在國共兩黨之間,形成可圈可點的政治風景。
一向“群而不黨”的中國文化知識分子,以思想凝聚在一起,成就了當年中國最具政治色彩的文人組織,為民主信念、政治主張大聲疾呼,直斥獨裁,有時豁出身家,不怕坐牢,不惜性命……
民盟以最初動議創(chuàng)建人梁漱溟、張君勱、黃炎培、左舜生為代表,名家云集,大師成群。他們立德、立言、立功,正是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為國家方向、民生出路、文化前途而上下求索的過程?!稄那暗南壬耸妨阍?939—1950》在零碎史料中漸漸聚攏他們的思想和主張,呈現(xiàn)這一中國知識分子集團政治主張全貌的形成過程。
精彩、淵博、厚重、親切的先生們,排成了星漢燦爛的人物長廊。
張冠生,1954年生。祖籍江蘇。知青五年。七七級四年。有社科研究、編輯、記者、公務員經(jīng)歷。長期就職于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做費孝通教授助手。先后主持宣傳部和參政議政部工作。民盟中央委員。
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求是》、《瞭望》、《讀書》、《東方》、《隨筆》、《溫故》發(fā)表文章。出版著作《荀子素描》、《費孝通傳》、《知道——沈昌文口述自傳》、《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晴耕雨讀》、《田野里的大師——費孝通社會調(diào)查紀實》等。
【代序】 民主思想之寫真(梁曉聲)
【代序】 生活的歷史與歷史的生活(王赟)
【上編】 篳路藍縷(1939—1943)
> [1-1歷史現(xiàn)場]
> [1-2先生之風]
> [1-3歷史文獻]
【中編】 設置議程 (1944—1947)
> [2-1歷史現(xiàn)場]
> [2-2先生之風]
> [2-3歷史文獻]
【下編】 風雨如晦(1948—1950)
> [3-1歷史現(xiàn)場]
> [3-2先生之風]
> [3-3歷史文獻]
【外編】 回望先生
中國職業(yè)教育創(chuàng)始人黃炎培
“民盟之父”梁漱溟
“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張君勱
史學大家左舜生
史冊新一頁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打撈歷史碎片(張冠生)
梁曉聲序言《民主思想之寫真》
我認為,這本《從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為中國民主同盟整理了一部“簡史”。
雖言其“簡”,在我看來,卻很有分量。該書做的是去瑣求精之事。這使我聯(lián)想到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
凡“簡史”,大抵是精粹之史。
而凡史,一俟精粹,認識價值便大起來。
因為,若視域不夠大,則不知該怎樣來“簡”。
只有以獨到之眼從大視域的環(huán)睹過程來“簡”,方能使最有價值的印象得以突顯,才算“簡”得精粹。
而凡精粹的,意義必然特殊。故在我看來,認識價值之大也就不言而喻。
我入民盟已二十余年了,關(guān)于我們民盟的史性書籍,看得也多了。
冠生此書與眾不同。他不是以司空見慣的方法為我們民盟編了一部年表,亦非一般意義上的大事記,而是梳理出了一部中國民主同盟的思想簡史。
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lǐng)導者以及主要人物的傳記,至今差不多出齊了。在他們各自的傳記中,與民盟的關(guān)系無一例外地是政治色彩強烈的一章。他們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中國知識分子,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便都是熱衷于政治的人。
起初的他們,雖憂國憂民,卻幾乎都不認為唯有參與了政治的組織,躋身于政治的舞臺,才能踐行為國家為民眾服務的使命。他們中,大多是準備無怨無悔地將自己的一生奉獻于教育興國、文化傳承、改造鄉(xiāng)村、扶助弱民的事業(yè)的。他們的思想后來統(tǒng)一在民盟這一政治組織之中的過程,正是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為國家之方向、民生之出路而上下求索的過程。他們每一個人頭腦中當年產(chǎn)生出來的政治思想,必然是民盟這一中國知識分子集團的政治主張的部分體現(xiàn)。只有將他們所有人的政治思想形成的過程梳理清楚,才能梳理清楚民盟當年政治主張形成的過程。而若不能呈現(xiàn)這一過程,民盟的思想簡史便無從談起。
這一點,冠生做到了。不但做到了,而且呈現(xiàn)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根有據(jù)。
這是難能可貴的。
依我看來,此前關(guān)于民盟的史性書籍,幾乎都是在“藩籬”之內(nèi)成書的——因而只見思想的昭告,難見思想的形成過程。
當年一些并不熱衷于政治,甚而遠離政治、一向拒絕加入黨派的中國文化知識分子,居然以思想凝聚在一起,成立了當年中國最具政治色彩的組織,并且肯為一至為堅定的政治主張一個個大聲疾呼,有時豁出去了,不惜坐牢,不顧性命,怎么會是沒有過程的現(xiàn)象呢?而此過程之諸多細節(jié),在1949年后漸成限制文字、限制回憶,被政治的“藩籬”所罩蔽,于是在盟史中諱莫如深。
其實,抹掉那一過程,“肝膽相照”、“同舟共濟”仿佛便只不過成了意氣相投之事,給后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1980年代以降,那過程才逐漸一點點公之于世。然而,并沒有誰將散碎的文字加以整理、組合。
現(xiàn)在,冠生將之排序、整理、組合在一起了,于是當年一批民盟人士的思想面貌更加清晰,民盟這一政治組織的思想脈絡和肌理也輪廓完整了。
讀《從前的先生》書稿,我獲得的感想如下:
一、若一個時代是這樣的——國家之事由政治人物擔當解決,民生之事由政府部門盡職辦理;文化、教育、藝術(shù)、醫(yī)療各界學優(yōu)守則,民間百業(yè)相安而做,無妒心,不眼氣,想要登上政治舞臺發(fā)表宣言傳播主張者不是很多,而是極少……那么其時代肯定是個好時代了。
反之——教師與學生一起走上街頭,游行請愿,憤怒抗議;詩人成為斗士,學者發(fā)表檄文;而百姓們心頭堆積對官吏與富人的憎恨……那么,時代肯定出了大問題?;驌Q種說法:問題大了!我們民盟當年的先生所處的時代,正是那么一個糟糕的時代。
二、我們民盟當年的先生,大抵不是成了政治人物才值得世人尊敬的。他們此前便是在教育、新聞、文化、社會學及藝術(shù)各界成就斐然、立名垂范者。他們之登上政治舞臺,并不是看準了“時勢造英雄”、“舍我其誰”之類,而是因為時代風云兇險,亂象叢生,急國之所急,民之所急,不忍袖手旁觀,迎難而上,冒險而上式地過問政治。這一種涉政選擇,與自家人生利弊之考慮和掂量完全無關(guān)——民盟的精神傳統(tǒng),正在這一點上,乃是民盟思想史的靈魂。
三、今日之民盟同志的參政議政,與當年已不能同日而語。當年需有大勇,但所要達成之目的明確、單一 ——促和談,止內(nèi)戰(zhàn),實現(xiàn)民主。而今日之參政議政,從政體改革到經(jīng)濟、科技、司法、教育、文化、藝術(shù)、農(nóng)村建設、環(huán)境治理、青年就業(yè)、社會保障、食品安全、醫(yī)患矛盾、社會治安……方方面面,百千問題。其中諸多問題,屬中國深水區(qū)改革難關(guān),犬牙交錯,棘手之極。故,不論民盟人士,或其他一概參政議政人士,雖不需冒自我犧牲之險,但卻需有費孝通先生進行社會調(diào)查那般的深入民間的執(zhí)著精神。
倘昔者無畏,今人執(zhí)著,那么我認為——所謂民盟精神,便由今人所繼承了?!稄那暗南壬纷髡叩牧伎嘤眯?,便已起到了。
最后我要說的是,《從前的先生》中涉及民盟先輩諸位,他們每一個,又都是故事多多,逸事多多,具傳奇色彩之人。
冠生筆不斜出,專輯他們當年的思想,這是需要成書定力的,也的的確確是去功利心的。
謹致敬意!
2014年3月15日于北京
梁漱溟——“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
張 瀾——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為民主同盟之基本主張。
聞一多——以前我們知識分子都多少帶著潔癖,不過問政治;現(xiàn)在卻是政治逼著我們不得不過問它了……天可憐一年兩年后,民主實現(xiàn),政治走上軌道吧……我們立刻回書房,好好讀十年書。
張申府——我們一定要坦率地談,說實話的時間不多了。
潘光旦——近代教育不知做人造士為何物,是錯了的。錯了,應懺悔。
羅隆基——民主同盟是個沒有武力沒有地盤沒有政權(quán)的政團。他完全用民主的信仰以促進中國的民主。
費孝通——老和尚在古廟里暮色沉沉中撞著銅綠色的晚鐘,他怎能夢想有少女們在紅日初升晨曦繚亂里放聲高歌?
馮友蘭——痛南渡,辭宮闕。駐衡湘,又離別。更長征,經(jīng)峣嵲。望中原,遍灑血。抵絕檄,繼講說。詩書喪,猶有舌。盡笳吹,情彌切。千秋恥,終已雪。見仇寇,如煙滅。起朔北,迄南越。視金甌,已無缺。大一統(tǒng),無傾折。中興業(yè),繼往烈。維三校,兄弟列。為一體,如膠結(jié)。同艱難,共歡悅。聯(lián)合竟,使命徹。神京復,還燕碣。以此石,象堅節(jié)。紀嘉慶,告來哲。
1、中國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型作家梁曉聲“謹致敬意”之書,并專門撰寫序言——“我入民盟已二十余年了,關(guān)于我們民盟的史性書籍,看得也多了”,“我認為,這本《從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為中國民主同盟整理了一部‘簡史’。雖言其‘簡’,在我看來,卻很有分量。該書做的是去瑣求精之事。這使我聯(lián)想到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p/>
2、中國民主同盟,當年中國最具政治色彩的組織——從1939年同志會到民盟成立的第一時間里,梁漱溟、黃炎培、左舜生、張君勱、江問漁、冷御秋、李璜、等先期登臺,開創(chuàng)民盟歷史。后來有沈鈞儒、張申府、張東蓀、李公樸、聞一多、鄒韜奮、史良、沈茲九……聚在同一面民主旗下。創(chuàng)始前輩引來更多同道。到1949 年新政權(quán)建立之初,民盟成員或近萬數(shù),多為知識界精英。
3、多年奔走國事,中國“老牌理想主義者”的歷史現(xiàn)場——“平民代言人”梁曉聲評價《從前的先生》,“不是以司空見慣的方法為我們民盟編了一部年表,亦非一般意義上的大事記,而是梳理出了一部中國民主同盟的思想簡史”,“此前關(guān)于民盟的史性書籍,幾乎都是在‘藩籬’之內(nèi)成書的——因而只見思想的昭告,難見思想的形成過程。”
【上編】 篳路藍縷(1939—1943)
一
統(tǒng)一建國同志會是民盟前身。
民盟歷史,須從這個機構(gòu)說起。
民盟創(chuàng)建者之一張君勱說:假如說有一個人可稱為民盟之父的話,那么這個人就是梁先生。
他說的梁先生是梁漱溟。
民盟歷史,可從“民盟之父”讀起。
一個機構(gòu),一個人——民盟歷史由此開篇。
二
了解民盟成立的背景、初衷和當時影響,有幾份文獻可作參考。
一是民盟機關(guān)報《光明報》社論,說了組成民盟的是什么樣的人。
二是民盟成立宣言和“十大綱領(lǐng)”,列出了前輩希望為國家做的事情。
三是中共機關(guān)報《解放日報》社論,表達了中國共產(chǎn)黨對民盟的基本評價。
四是梁漱溟回憶民盟成立詳細過程的文字記錄,有細節(jié),很好看。
五是張瀾所寫《中國民主同盟的緣起主張與目的》一文,直言民盟的基本主張。
三
還有些文獻,讀一讀,對民盟成立的意義會理解得深一點。
例如邵力子在政協(xié)會議(1946 年1 月12 日)所作關(guān)于國共會談經(jīng)過的報告。
該報告說:“周恩來先生已說明,從抗戰(zhàn)以來中共一向承認三民主義,承認國民黨是領(lǐng)導的第一大黨,承認蔣主席的領(lǐng)導地位,到今天還是如此……至于政府方面,更是從抗戰(zhàn)那一天起就決定要團結(jié)全國的力量,同時承認中共參加抗戰(zhàn)的地位,雖然后來逐漸發(fā)生不幸的事情,蔣主席仍是一貫的決定,用政治方法解決中共問題,曾屢次向全國國民宣告這一個決定,一到抗戰(zhàn)結(jié)束,更幾次打電報請毛澤東先生到重慶來。……毛先生來到重慶以后,蔣主席和毛先生有幾次談話,談得很坦白,要說的話全都說了,我們的會談就本著這種精神來進行的?!?p/>
這類文字,在以“斗爭”為線索的歷史敘述中不大容易見到,對了解真實歷史有益。
四
民盟之立,非為“斗”,是為“和”。一開始就說得很清楚。
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赴渝會談,“要說的話全都說了”,足證國共兩黨可以談,亦可和。
張瀾曾申明:“民主同盟組織的動機,是因調(diào)解國共兩黨以求全國團結(jié)并無效,三十年春間,遂由各小黨派協(xié)商,結(jié)合國共兩黨以外之各黨派,而組織一民主政團同盟。使之成為一個大的力量,居于國共兩黨之間,調(diào)和監(jiān)督,以期全國終能達到民主的團結(jié)。”
梁漱溟曾自白:“只做緩和斗爭的事、反對斗爭的事,而不參加斗爭?!?p/>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
【中編】 設置議程 (1944—1947)
一
1944 年到1947 年,或是民盟的社會影響在現(xiàn)代中國黨派政治中最引人注目的時期。
組織發(fā)展方面,解除“政團”限制后,大批進步知名人士以個人身份加入民盟,形成團隊效應。
費孝通在其《學歷自述》中說:“國內(nèi)政局日趨緊張。我憂心國事,1945 年由潘光旦先生介紹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投身愛國民主運動?!?p/>
從此,他的學術(shù)工作和學者身份就必然具有了政治功能?!懊裰鹘淌凇币辉~應時流傳。
民盟旗幟下,費孝通這種心情的知識分子當時有三千之眾。
二
聞一多曾長期遠離黨派政治,全身心沉浸于美術(shù)、詩歌、中國典籍故紙堆中。
他加入民盟的時間比費孝通還早?!堵勔欢嗄曜V長編》記錄下他這樣一段話——
“從前我們知識分子都多少帶著潔癖,不過問政治;現(xiàn)在卻是政治逼著我們不得不過問它了?!谥袊斍暗恼吻閯葜校獏⒓佑薪M織的政治活動,只有參加共產(chǎn)黨或民盟。有些人沒有勇氣參加共產(chǎn)黨,因為那種戰(zhàn)斗生活是異常艱苦的。……在這種情勢下,我們參加民盟,在爭取民主的實踐中鍛煉……也是很好的?!?p/>
三
民盟參與國家政治,從事民主實踐,有明確的主張和主題。
1945 年2 月26 日,張瀾在《中國民主同盟的緣起主張與目的》一文中說得清楚——“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遂為民主同盟之基本主張”。
1946 年初政治協(xié)商會議留下的文獻證明,民盟的主張得到廣泛響應,成了各黨派代表和社會賢達無不言及的中心話題。幾十年后由媒體傳播領(lǐng)域延伸到社會領(lǐng)域的“設置議程”,早在民盟當年的政治參與中已有充分體現(xiàn)。
積極主動地為中國民主所需的政治協(xié)商設置議程——或可概括民盟前輩的當年志業(yè)。
四
“協(xié)商民主”作為一個描述現(xiàn)代民主內(nèi)涵的理論概念,被國際學界確認于1980 年代。
到1990 年代后期,協(xié)商民主引起更多學者的廣泛討論,在理論上被認為是民主理論的轉(zhuǎn)向,在實踐上被視為一種具有巨大潛能的民主治理形式。
西方政治學者因此把探索“非競爭性政黨關(guān)系”的實現(xiàn)條件作為前沿課題。而在中國現(xiàn)代政黨發(fā)展歷史上,事實上的非競爭性政黨關(guān)系至少已存在了半個多世紀。中國現(xiàn)有民主黨派自成立之初,就沒有進行黨際競爭的心態(tài)與制度設計。民盟的成立,更是從一開始就明確地定位于促進協(xié)商,并直接促成了當年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
五
民盟在1944 年至1947 年這段歷史中的影響力,體現(xiàn)于張瀾、黃炎培、沈鈞儒、左舜生、張君勱、章伯鈞、羅隆基、聞一多、李公樸、陶行知、費孝通、吳晗等等盟內(nèi)著名民主人士的廣泛社會影響,也體現(xiàn)在民盟對于中國國是政治協(xié)商的促進、促成及其議程設置。
議程設置的影響力,體現(xiàn)于當年政治協(xié)商會議核心議題的聚焦,也體現(xiàn)于這項議題在中國歷史進步道路上的任重道遠。
本編中,一處處歷史現(xiàn)場,都是領(lǐng)略民盟先賢天下為公高遠情懷的所在。
【下編】 風雨如晦(1948—1950)
一
民盟前輩中,許多人有過“昆明時期”的經(jīng)歷。
所謂昆明時期,又以學術(shù)、教育、政治、社會意義上的“西南聯(lián)大”為中心。
燦若群星的教授,求知若渴的學子,創(chuàng)造了烽煙炮火中弦歌不絕的文化奇跡。
有學者因此以“西南聯(lián)大的民盟成員”為題目,作出專門研究。昆明時期,成立起民盟的第一個支部——昆明支部;創(chuàng)辦了民盟地方組織第一份刊物——《民主周刊》……
聞一多對比國共兩黨作為,作出政治選擇,在昆明加入民盟。
受恩師潘光旦、好友聞一多等人感召,費孝通在其昆明時期加入民盟。
二
作為民主教授,費孝通既爭民主,也當教授,為國家的日后復興堅持學術(shù)研究。
多年后,費孝通回憶說:“那正是強敵壓境,家鄉(xiāng)淪陷之時……誰也沒有叫過苦,叫過窮,總覺得自己在做著有意義的事。吃得了苦,耐得了窮,才值得驕傲和自負。我們對自己的國家有信心,對自己的事業(yè)有抱負。那種一往情深,何等可愛。這段生活在我心中一直是鮮紅的,不會忘記的?!?p/>
跨過抗戰(zhàn)艱險,經(jīng)歷內(nèi)戰(zhàn)涂炭,民盟志士內(nèi)心的鮮紅輝映開國旗幟。
來自中國新聞電影制片廠的一段膠片,記錄了開國大典上民盟旗幟的飄飛。若要配音,當年張申府的一句話特別合適——“看啊,看看我們!”
三
從源頭看,“我們”來自當年的“三黨三派”。多個黨派的聚合,帶來了自身的廣泛性、包容性,也帶來了立場、觀點、主張乃至利益上可能的分歧。
在所謂舊政協(xié)會議上,青年黨、國社黨脫離了民盟,但其思想影響或有延續(xù)。再說,建國初期的民盟組織發(fā)展曾有明確倡導:歡迎其他黨派的成員加入民盟。
戰(zhàn)爭遠去了,和平實現(xiàn)了,新政權(quán)建立了,有官可做了,于是,內(nèi)部矛盾來了。
民盟一屆四中全會于1949 年11 月15 日至12 月20 日召開,因會上矛盾嚴重,導致中共領(lǐng)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先后到會幫助緩和、疏導以求平復。
四
民盟一屆四中全會擴大會議召開于新政權(quán)建立之初。僅從時間節(jié)點上看,便知對民盟的歷史定位和盟內(nèi)風氣影響深遠。
從官方迄今編輯出版的盟史類讀物中,似乎找不到足以令我們意外的任何現(xiàn)場信息。
幸有其他史料可略作佐證。
潘光旦先生1949 年12 月10 日、12 月13 日日記中,有“表老躬自講話……坦率指斥……義正詞嚴,得曾未有……總部空氣巨變……對阿私壟斷之輩轉(zhuǎn)形有利,勢位移人”等記錄,留下史料。
稍后,毛澤東在1952 年10 月19 日《對李維漢關(guān)于民盟工作近況和意見的報告的批語》中也說到民盟的“人事糾紛”。
這是后話。
【外編】 回望先生
一
這本零札涉及的是民盟最初十多年間人和事。時間不算長,內(nèi)容不算少。
對一個政治組織作基本判斷,有多個角度。留意其中有些什么樣的人,是個方便法門。
從同志會到民盟成立的第一時間里,梁漱溟、黃炎培、左舜生、張君勱、江問漁、冷御秋、李璜、林可璣、楊庚陶、羅隆基、章伯鈞、丘哲、張瀾等先期登臺,開創(chuàng)民盟歷史。后來有沈鈞儒、張申府、張東蓀、李公樸、聞一多、鄒韜奮、史良、沈茲九、陶行知、周新民、潘大逵、沙千里、曾琦、周鯨文、柳亞子、彭澤民、范樸齋、楚圖南、潘光旦、吳晗、費孝通、儲安平、唐筱蓂、曾昭掄、王贛愚、尚鉞、陸欽墀、夏康農(nóng)、朱馭歐、李文宜、辛志超、馮素陶、李敷仁、吳征鎰……聚在同一面民主旗下。
二
民盟歷史人物長廊中,開場人物足夠排場。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創(chuàng)始前輩引來更多同道。到1949 年新政權(quán)建立之初,民盟成員或近萬數(shù),多為知識界精英。
萬人之陣,頭頂有民主旗幟,腳下是共和國基石。民盟同仁新的歷史起點,來自當年梁漱溟、張君勱、黃炎培、左舜生在張家住所那次改變中國政治格局的聚議。
他們“自覺地負起大局責任”的擔當,十年間,引來萬數(shù)同志。
最初的擔當,是緩和國共矛盾,促成和平談判,實施政治協(xié)商;后續(xù)的擔當,是反對獨裁統(tǒng)治,攜手中共合作,建立民主政權(quán);更為重大的擔當,是秉持民主追求,參與多黨合作,建設新立國家。
三
1930 年代末,在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烽火中,費孝通想到了歷史下一頁——“當時覺得中國在抗戰(zhàn)勝利之后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要解決,那就是我們將建設成怎樣一個國家。在抗日的戰(zhàn)場上,我能出的力不多。但是為了解決那個更嚴重的問題,我有責任,用我所學到的知識多做一些準備工作,那就是科學地去認識中國社會?!?p/>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費孝通的心志,代表了民盟眾多同仁的心志。
1949 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案鼑乐氐膯栴}”需要民盟更重大的擔當。
站在時代變局中,不由回望前賢——回到他們當年聚議成立民盟的歷史現(xiàn)場,又一次領(lǐng)略他們的家國襟抱,又一次默誦——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